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白业[ bái yè ]
佛教语。谓善业。
白曳[ bái yè ]
白卷。喻胸无点墨。
白页[ bái yè ]
电话号簿中登录党政机关、团体电话号码的部分,因用白色纸张印刷,所以叫白页(区别于“黄页”)。
白夜[ bái yè ]
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有时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这种现象叫做白夜。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5°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
白液[ bái yè ]
1.水银。2.白色浆汁。3.玉露。
白鵺[ bái yè ]
神话中形状像雉的鸟。
白衣苍狗[ bái yī cāng gǒu ]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来用“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也说白云苍狗。
白衣大士[ bái yī dà shì ]
见“白衣仙人”。
白衣道[ bái yī dào ]
清 代民间秘密社团之一。也名在理教。为白莲教支派。相传为 明 遗民 杨来如 在 山东 创立,奉 南海大师 观世音菩萨 为教祖。入教者须穿白衣以供奉 白衣大士,故称。
白衣公卿[ bái yī gōng qīng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观音[ bái yī guān yīn ]
见“白衣仙人”。
白衣冠[ bái yì guān ]
吊丧的冠服。
白衣会[ bái yī huì ]
1.昴星为著名之星团。其星气如云非云,似烟非烟,望之如白气,故称。后世星象家附会成为有凶灾之徵兆。《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汉书·天文志》:“凡五星,岁与填合则为内乱,与辰合则为变谋而更事,与荧惑合则为飢,为旱,与太白合则为白衣之会,为水。”《汉书·王莽传下》:“临(刘临)妻 愔,国师公 女,能为星,语 临 宫中且有白衣会。临 喜,以为所谋且成。”按,《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言宫中者,以所会之舍占而知之。”唐 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荧惑占》:“火入亢,有白衣会,主将死,人多疾疫。”2.谓帝室有丧,公卿素服而朝。《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董卓 令帝出 奉常亭 举哀,公卿皆白衣会,不成丧也。”李贤 注:“有凶事素服而朝,谓之白衣会。”3.指民间集会。《宋史·理宗纪四》:“﹝ 宝祐 五年正月﹞丙午,禁奸民作白衣会,监司、郡县官等失觉察者坐罪。”
白衣酒[ bái yī jiǔ ]
白衣人所送之酒。
白衣没命军[ bái yī méi mìng jūn ]
唐 大中 时 南诏 部队名。
白衣民族[ bái yī mín zú ]
朝鲜 民族的代称。
白衣卿相[ bái yī qīng xiàng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人[ bái yī rén ]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2.旧指平民。
白衣尚书[ bái yī shàng shū ]
东汉 郑均 的称号。
白衣士[ bái yī shì ]
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白衣送酒[ bái yī sòng jiǔ ]
指 晋 王弘 遣白衣使送酒酌 陶潜 的故事。宋 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 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黄罗传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属重阳,以及 曲江 之三月三日,驪山 之七月七夕,皆藉诗文得传。”参见“白衣人”。
白衣天使[ bái yī tiān shǐ ]
护士的美称。
白衣仙人[ bái yī xiān rén ]
指 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宋 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观音大士 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白衣本 毗陀天女,而俗人名为 白衣观音。”
白衣相[ bái yī xiāng ]
见“白衣卿相”。
白衣秀士[ bái yī xiù shì ]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白衣宰相[ bái yī zǎi xiàng ]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白夷[ bái yí ]
1.东夷之一种。《后汉书·东夷传》:“夷 有九种,曰 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2.清 代称 西欧 人。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咸丰 十年八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諭……有斩白夷首一级者,赏银一百两。”
白栘[ bái yí ]
树木名。落叶乔木。
白乙[ bái yǐ ]
复姓。
白蚁争穴[ bái yǐ zhēng xué ]
比喻竞逐名利。
白义[ bái yì ]
良马名。
白役[ bái yì ]
旧时官署中的编外差役。
白意[ bái yì ]
谓心胸坦荡。
白鹢[ bái yì ]
见“白鶂”。
白翳[ bái yì ]
中医指眼球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瘢痕,能影响视力。
白鶂[ bái yì ]
亦作“白鷁”。一种形如鱼鹰、毛白色、能高飞的水鸟。
白银[ bái yín ]
的通称。
白饮[ bái yǐn ]
1.清水。2.米汁。3.白酒。
白英[ bái yīng ]
1.白色花瓣。唐 鲍溶《云溪竹园翁》诗:“苍松含古貌,秋桂儼白英。”2.多年生蔓性草本。茎、叶密生白色长柔毛。叶互生,上部叶多作戟状,有的三至五裂。夏秋开白色小花,成聚伞花序,浆果球形,熟时红色。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通称白毛藤。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白英》。
白鹰[ bái yīng ]
白羽之鹰。古代以为瑞物。
白鱼[ bái yú ]
1.即白鲦。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白鱼赤乌[ bái yú chì wū ]
为祥瑞之兆。
白鱼登舟[ bái yú dēng zhōu ]
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
白鱼入舟[ bái yú rù zhōu ]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白榆[ bái yú ]
1.白皮的榆树。2.指白榆树的皮。3.指星。
白舆素车[ bái yú sù chē ]
居丧或送丧时乘用的轿和车。
白羽[ bái yǔ ]
1.白色羽毛。《孟子·告子上》:“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2.借指白色的鸟。宋 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3.古代军中主帅所执的指挥旗。又称白旄。亦泛指军旗。《吕氏春秋·不苟》:“武王 左释白羽,右释黄鉞,勉而自为係。”《书·牧誓》作“白旄”。《孔子家语·致思》:“子路 进曰:由 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纷下蟠於地。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唐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今兹讨鲸鯢,旌斾何繽纷。白羽落酒樽,洞庭 罗三军。”4.指羽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梟,櫟蜚遽。”郭璞 注:“以白羽为箭,故言白羽也。”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三:“留我一白羽,将以分符竹。”宋 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5.借指士兵。唐 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诗:“君不见,汉 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 井陘。”唐 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诗:“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6.指羽扇。唐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史君 开府未浹旬,欲戴纶巾挥白羽。”明 沉采《千金记·游说》:“鼓旗扬,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倒拖鎗。”清 曹寅《途次示侄骥》诗之三:“可堪挥白羽,安事践青蒲。”7.指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清 洪昇《长生殿·侦报》:“爷爷呵,莫待传白羽始安排!”徐朔方 校注:“白羽,羽檄,古代徵调军队的文书。”8.古邑名。在今 河南省 西峡县。《春秋·昭公十八年》:“冬,许 迁于 白羽。”杨伯峻 注:“白羽 在今 河南 西峡县 西关外。”
白羽箭[ bái yǔ jiàn ]
尾部装置白翎的箭。
白羽扇[ bái yǔ shàn ]
1.特指古代军中主将用来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2.泛指白色的羽毛扇。
白羽书生[ bái yǔ shū shēng ]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阳羡 许彦 於 绥安山 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 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后因以“白羽书生”为鹅的代称。唐 骆宾王《上廉察史启》:“白羽书生,自铭恩於食稻;黄衣童子,将赛德於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