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正面人物[ zhèng miàn rén wù ]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代表进步的、被肯定的人物。
正名[ zhèng míng ]
辨正名称和名分。《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指君、臣、父、子都应该严格遵守自己的名分。
正名定分[ zhèng míng dìng fēn ]
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
正明师[ zhèng míng shī ]
见“正名师”。
正冥[ zhèng míng ]
鸟名。
正末[ zhèng mò ]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正目[ zhèng mù ]
1.正面看。2.正面用眼对着。
正南八北[ zhèng nán bā běi ]
见“正南巴北”。
正南靠北[ zhèng nán kào běi ]
见“正南巴北”。
正牌[ zhèng pái ]
属性词。正规的;非冒牌的:~货。
正派[ zhèng pài ]
(品行、作风)规矩严肃,光明正大:~人。为人~。作风~。
正片[ zhèng piàn [ zhèng piānr ]]
[ zhèng piàn ]1.经过晒印带有图像的照相纸。2.拷贝,即用拍摄成的电影底片洗印出来供放映用的胶片。3.放映的主要影片(区别于加映的短片)。[ zhèng piānr ]正片儿〈名〉义同“正片zhèng piàn”。
正品[ zhèng pǐn ]
完全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
正聘[ zhèng pìn ]
1.谓诸侯间因公事派遣使者进行的正式访问。2.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正平[ zhèng píng ]
1.公正持平。2.谓心境平静。
正妻[ zhèng qī ]
旧指嫡妻。对妾而言。
正齐[ zhèng qí ]
谓使衣冠保持整齐。
正气[ zhèng qì ]
1.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发扬~,打击歪风。2.刚正的气节。3.中医指人的元气。
正器[ zhèng qì ]
谓合乎标准的治具或器具。
正钱[ zhèng qián ]
1.指成色纯正的钱币。2.指正式的赎身钱。
正寝[ zhèng qǐn ]
古代天子诸侯办事的地方。后泛指房屋的正室。参见〔寿终正寝〕
正青[ zhèng qīng ]
纯青。
正卿[ zhèng qīng ]
上卿。春秋 时诸侯国的最高执政大臣,权力仅次于国君。《左传·文公七年》:“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国语·晋语八》:“晋 为诸侯盟主,子为正卿,若能靖端诸侯,使服听命於 晋,晋国 其谁不为子从?”《史记·汲郑列传》:“黯(汲黯)数质责 汤(张汤)於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正情[ zhèng qíng ]
端庄的情态。
正丘首[ zhèng qiū shǒu ]
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
正秋[ zhèng qiū ]
仲秋。农历八月。
正求[ zhèng qiú ]
对正道的追求。
正觑[ zhèng qù ]
正面直视。
正确[ zhèng què ]
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答案~。~的意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的。
正然[ zhèng rán ]
正当;正在。
正人[ zhèng rén ]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2.指嫡系亲属。3.做官长的人。
正任[ zhèng rèn ]
五代 时授官任职为正任,宋 时仅食俸禄而无实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兴二年》:“元祐 初,减定除授正任已下,奉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五代史·袁象先传》:“‘復献五万緡,求为真刺史。’宋 时防御团练使、刺史,皆有遥授正任之分,盖始於此。但 宋 时所谓正任者,亦仅食其俸,非真履其任也。”
正容[ zhèng róng ]
1.使容颜仪态端庄严肃。2.端庄严肃的容颜仪态。
正入[ zhèng rù ]
赋税的正额收入。《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播 领盐铁,诛求严急,正入不充而羡餘相继。”胡三省 注:“正入,谓岁入有正额者。”
正闰[ zhèng rùn ]
1.谓正统和非正统。《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据 汉 传於 魏 而 晋 受之,晋 传於 宋 以至於 陈 而 隋 取之,唐 传於 梁 以至於 周 而 大宋 承之,故不得不取 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宋史·宋庠传》:“﹝ 宋庠 ﹞又辑《纪年通谱》,区别正闰,为十二卷。”宋 叶适《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若夫不别夷夏,不分正闰,恬其仇我,俛焉并立,甚至以为戎狄之德,黎民怀之,若天眷命而然,则尤公师友之所讳也。”2.平年与闰年。公历无闰之年谓平年,有闰之年谓正年。
正色[ zhèng sè ]
1.纯正的颜色,指青、黄、赤、白、黑等色。2.态度严肃;神色严厉:~拒绝。~直言。
正色直绳[ zhèng sè zhí shéng ]
指严正执法。
正身[ zhèng shēn ]
指确是本人(并非冒名顶替的人):验明~。
正声[ zhèng shēng ]
1.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章炳麟《辨诗》:“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文帝 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三国 魏 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3.正风。雅正的诗篇。唐 白居易《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正声伎[ zhèng shēng jì ]
指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戊辰,遣 江州 刺史 陈显达 镇 樊城。上虑朝野忧遑,力疾召乐府奏正声伎。”胡三省 注:“江 左以清商为正声伎。”
正尸[ zhèng shī ]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
正时[ zhèng shí ]
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中。”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晋书·律历志下》:“以昔在 唐帝,协日正时,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也。”《新唐书·刘蕡传》:“君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
正史[ zhèng shǐ ]
旧称《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为正史。是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部分。与“野史”相对。
正使[ zhèng shǐ ]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 卒”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正始[ zhèng shǐ ]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清 方苞《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 骆 王 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3.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力柔於 建安。”五代 齐己《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贾岛 存 正始,王维 留格言。”吴梅《信阳题<何大复集>》诗:“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正始体”。
正始石经[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汉 末兵乱,熹平 石经被毁。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正始音[ zhèng shǐ yīn ]
见“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
1.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2.指纯正的乐声。
正世[ zhèng shì ]
1.整治世道。2.正后嗣,使后代血统纯正。
正事[ zhèng shì ]
正经的事:大家不要闲扯了,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