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枝策[ zhī cè ]
谓举杖以击节。《庄子·齐物论》:“昭文 之鼓琴也,师旷 之枝策也,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成玄英 疏:“枝,柱也。策,打鼓杖也,亦言击节杖也。”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举杖以击节。”一说,谓拄杖。王先谦 集解:“枝策者,拄其策而不击。”
枝杈[ zhī chà ]
植物上分杈的小枝子。
枝牚[ zhī chēng ]
见“枝撑”。
枝撑[ zhī chēng ]
1.亦作“枝牚”。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2.支撑,支持。
枝持[ zhī chí ]
支撑,支持。旧题 汉武帝《柏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薄櫨相枝持。”《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纵其急攻,犹足枝持。”
枝川[ zhī chuān ]
支流。
枝词[ zhī cí ]
见“枝辞”。
枝词蔓语[ zhī cí màn yǔ ]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亦作“枝辞蔓语”。
枝辞[ zhī cí ]
无关要旨或浮华不实的言辞。也作支词。
枝辞蔓语[ zhī cí màn yǔ ]
指繁冗芜杂的言辞。同“枝词蔓语”。
枝大于本[ zh dà yú běn ]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枝党[ zhī dǎng ]
zhī dǎng,依附的党羽。
枝渎[ zhī dú ]
支流。
枝对叶比[ zhī duì yè bǐ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枝蕚[ zhī è ]
枝上的花萼。喻旁支宗族。
枝繁[ zhī fán ]
繁琐。
枝分[ zhī fēn ]
分支,分岔。
枝分缕解[ zhī fēn lǚ jiě ]
指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枝分叶散[ zhī fēn yè sàn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枝辅[ zhī fǔ ]
辅佐,辅弼。
枝附[ zhī fù ]
1.指依附的部属。《后汉书·羊续传》:“中平 三年,江夏 兵 赵慈 反叛……﹝ 羊续 ﹞乃发兵与 荆州 刺史 王敏 共击 慈,斩之,获首五千餘级。属县餘贼并诣 续 降,续 为上言,宥其枝附。”2.犹依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逮及七国力政,俊乂蠭起;孟軻 膺儒以磬折,庄周 述道以翱翔……承流而枝附者,不可胜算。”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二:“唐武宗 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者佛也。’……凡除寺四千六百,僧尼笄冠二十六万五百,其奴婢至十五万,良人枝附为使令者倍笄冠之数。”
枝附叶从[ zhī fù yè cóng ]
枝叶附从于树干。比喻依附的部属。
枝附叶连[ zhī fù yè lián ]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同“枝附叶著”。
枝附叶着[ zhī fù yè zhuó ]
比喻上下关系紧密。亦作“枝附叶连”。
枝附影从[ zhī fù yǐng cóng ]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枝干[ zhī gàn ]
1.树枝和树干。2.喻大宗与旁支。3.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4.支干。天干地支。
枝干相持[ zhī gàn xiāng chí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枝官[ zhī guān ]
冗官;闲散无用的官。
枝河[ zhī hé ]
支流。
枝接[ zhī jiē ]
用一段枝条作接穗的嫁接方法。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应密接,以利成活。
枝节[ zhī jié ]
1.比喻有关的但是次要的事情:~问题随后再解决。不要过多地注意那些枝枝节节。2.比喻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麻烦:横生~。
枝节横生[ zhī jié héng shēng ]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枝解[ zhī jiě ]
见〖肢解〗。
枝借[ zhī jiè ]
犹寄居,栖身。
枝津[ zhī jīn ]
支流。
枝拘[ zhī jū ]
1.附着于枝。2.喻拘困。
枝举[ zhī jǔ ]
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
枝拒[ zhī jù ]
抵抗,抗拒。
枝郡[ zhī jùn ]
指 汉 代郡国的属郡。
枝柯[ zhī kē ]
1.枝条。2.比喻次要的事物。
枝楞[ zhī léng ]
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枝离[ zhī lí ]
支离,残缺。
枝路[ zhī lù ]
分支的道路。
枝蔓[ zhī màn ]
1.枝条和藤蔓,比喻事物中烦琐纷杂的次要部分:删除~。2.比喻烦琐纷杂:文字~,不得要领。
枝苗[ zhī miáo ]
树枝与树苗。比喻亲属与后代。
枝杪[ zhī miǎo ]
树木枝条的梢头。
枝拇[ zhī mǔ ]
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枝木之冠[ zhī mù zhī guān ]
谓华饰之冠。
枝昵[ zhī nì ]
谓宗室近亲。
枝派[ zhī pài ]
1.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2.派生;衍变。唐 白居易《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宋 无名氏《<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3.指支族,后裔。唐 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豆卢革、韦説 尝问之曰:‘汾阳王 本 太原 人,徙 华阴,公世家 鴈门,岂其枝派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