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周姜[ zhōu jiāng ]
1.宋代词家周邦彦与姜夔的并称。二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为格律词派的代表。2.指太姜。
周徼[ zhōu jiǎo ]
谓周围巡行警戒。徼,巡察。
周接[ zhōu jiē ]
足给,曲折相连。
周借[ zhōu jiè ]
周转性的借贷,没有利息。
朱儒[ zhū rú ]
1.身材特别矮小的人。《左传·襄公四年》:“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於 邾。”杜预 注:“臧紇 短小,故曰朱儒。”《淮南子·说山训》:“朱儒问天高於脩人,脩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於我。’故凡问事必於近者。”宋 王安石《上执政书》:“盖闻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尽其材。”清 黄遵宪《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奴甘十等,只愿朱儒饱。”2.古代权贵好以朱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朱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汉书·徐乐传》:“﹝陛下﹞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絶於耳,帷幄之私俳优朱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无宿忧。”3.借指未成年的人。汉 扬雄《太玄·童》:“次七脩侏侏,比于朱儒。”范望 注:“朱儒,未成人也。七虽长大而不学道,侏侏然若未成人也,故以朱儒为諭焉。”4.蹲跪在梁上短柱上的小木人。《淮南子·主术训》:“巧工之制木也……脩者以为櫩榱,短者以为朱儒枅櫨。无大小脩短,各得其所宜。”高诱 注:“朱儒,梁上戴蹲跪人也。”
朱襦[ zhū rú ]
红色短袄。为古代大射之服。
朱蕤[ zhū ruí ]
红花。
朱三[ zhū sān ]
五代 后梁 太祖 朱温 排行第三,故称。
朱桑[ zhū sāng ]
桑椹。
朱沙[ zhū shā ]
即朱砂。
朱砂[ zhū shā ]
也叫辰砂、丹砂。无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大红色,不溶于水。中医用作镇静剂,外用可以治疗疥癣等皮肤病。是炼汞的重要原料,也可制颜料。
朱砂斑[ zhū shā bān ]
朱砂记。
朱砂笔[ zhū shā bǐ ]
蘸朱砂墨的毛笔。
朱砂海棠[ zhū shā hǎi táng ]
海棠花的一种。
朱砂红[ zhū shā hóng ]
牡丹花的一种。
朱砂记[ zhū shā jì ]
人皮肤上的红色胎记。
朱砂鲤[ zhū shā lǐ ]
鲤鱼的一种。
朱砂判[ zhū shā pàn ]
用红色笔画的判官像。旧时迷信,认为可以辟邪。
朱砂泉[ zhū shā quán ]
温泉名。又称 汤泉。在 安徽省 黄山。
朱砂痣[ zhū shā zhì ]
人皮肤上生的红色小痣。
朱裳[ zhū cháng ]
古谓红色的下衣。
朱绳[ zhū shéng ]
1.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2.红色的帘绳。
朱绳萦社[ zhū shéng yíng shè ]
见“朱丝縈社”。
朱实[ zhū shí ]
红色的果实。
朱柹[ zhū shì ]
杮子的一种。
朱寿之器[ zhū shòu zhī qì ]
红漆棺材。
朱绶[ zhū shòu ]
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类。
朱书[ zhū shū ]
1.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史记·赵世家》:“襄子 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赵毋卹,余 霍泰山 山阳侯 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 武皇 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 魏国夫人 陈氏。”清 龚自珍《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2.犹朱批谕旨。清 方苞《两朝圣恩恭纪》:“圣祖仁皇帝 硃书:‘戴名世 案内 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硃批諭旨”。
朱藷[ zhū shǔ ]
甘薯的别名。
朱丝[ zhū sī ]
1.红色的丝绳。《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侯 伐 齐,将济 河,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唐 刘禹锡《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清 唐孙华《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3.借指琴瑟。唐 元孚《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宋 苏轼《渚宫》诗:“緑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朱丝栏[ zhū sī lán ]
织有红格的绢帛或画有红格的纸笺。
朱丝练弦[ zhū sī liàn xián ]
用熟丝制的琴弦。朱、练互文为义。借指琴瑟。
朱丝绳[ zhū sī shéng ]
指琴瑟上的丝弦。
朱丝弦[ zhū sī xián ]
1.亦作“朱丝絃”。用熟丝制的琴弦。2.借指琴瑟。
朱丝营社[ zhū sī yíng shè ]
见“朱丝縈社”。
朱丝萦社[ zhū sī yíng shè ]
亦作“朱丝营社”。亦作“朱绳縈社”。古时迷信,用红色丝绳缠在土地神像上,认为能助阳胜阴,消除灾祸。《公羊传·庄公二十五年》:“日食则曷为鼓,用牲于社?求乎阴之道也。以朱丝营社,或曰胁之,或曰为闇,恐人犯之,故营之。”陆德明 释文:“营社,本亦作縈。”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止雨》:“凡止雨之大礼……开阳而闭阴,闔水而开火,以朱丝縈社十周,衣朱衣,赤幘。”《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汉旧仪》卷下:“五年,始令诸官止雨,朱绳縈社,击鼓攻之。”
朱汜[ zhū sì ]
指南方水涯。
朱蒜[ zhū suàn ]
顶端有蒜头状物的红漆棍棒。
朱绥[ zhū suí ]
红色缨饰。
朱索[ zhū suǒ ]
红绳。旧时端午节用以饰门户,谓可避邪恶。《后汉书·礼仪志中》:“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明 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朱搨[ zhū tà ]
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或铭器上拓下的文字或图形。
朱桃[ zhū táo ]
山樱桃的别名。
朱藤[ zhū téng ]
紫藤。
朱藤杖[ zhū téng zhàng ]
用朱藤做的手杖。柔韧性好,为杖之佳品。
朱提[ zhū tí ]
1.古地名。2.山名。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盛产白银,世称朱提银。亦用作银的代称。
朱提银[ zhū tí yín ]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故称。
朱蹄[ zhū tí ]
1.红色马蹄。2.借指骏马。
朱天[ zhū tiān ]
指西南方。
朱彤[ zhū tóng ]
朱红色。
朱团扇[ zhū tuán shàn ]
古代仪仗中障扇之一,用以障蔽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