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竹沥[ zhú lì ]
用火炙烤淡竹或其他竹类后沥出的液汁。可入药。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等症。
竹笠[ zhú lì ]
竹丝或竹篾编成的笠帽。
竹帘[ zhú lián ]
竹做的帘子,尤指用在门口的。
竹联[ zhú lián ]
悬挂在壁间或柱上的竹制对联。
竹练布[ zhú liàn bù ]
见“竹疏布”。
竹林[ zhú lín ]
竹子林。
竹林精舍[ zhú lín jīng shè ]
古代 印度 最初的寺院,在 中印度 迦兰陀村。本 迦兰陀 的竹林,迦兰陀 归佛后,即以竹园奉佛立精舍,为 如来 说法的场所。
竹林名士[ zhú lín míng shì ]
即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zhú lín qī xián ]
魏晋间七个名士,即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常游会于竹林,故名。
竹林七子[ zhú lín qī zǐ ]
见“竹林七贤”。
竹林贤[ zhú lín xián ]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竹林游[ zhú lín yóu ]
见“竹林之游”。
竹林园[ zhú lín yuán ]
指 竹林精舍。亦泛指佛教寺院。
竹林之游[ zhú lín zhī yóu ]
1.指魏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2.谓以竹制麻将牌博戏。
竹苓[ zhú líng ]
雷丸的别称。
竹陵春[ zhú líng chūn ]
酒名。
竹溜[ zhú liū ]
竹制的引水道。
竹龙[ zhú lóng ]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
竹笼[ zhú lóng ]
用竹片编织的盛器。
竹楼[ zhú lóu ]
用竹子做主要建筑材料建成的小楼。
竹篓[ zhú lǒu ]
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盛器。
竹露[ zhú lù ]
竹叶上的露水。
竹垆[ zhú lú ]
见“竹炉”。
竹炉[ zhú lú ]
亦作“竹罏”。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竹路[ zhú lù ]
竹林中的小路。
竹缕[ zhú lǚ ]
古代上元节挂的一种用竹丝编的彩灯。明 袁宏道《岁时纪异》:“正月上元作灯市,採松叶结棚于通衢,下缀华灯,灯有楮练、罗帛、琉璃、鱼魫、麦丝、竹缕诸品。”
竹律[ zhú lǜ ]
指律管。古代候气之具。借指节候。
竹络[ zhú luò ]
见"竹落"。
竹落[ zhú luò ]
亦称“竹络”。竹笼。
竹马[ zhú mǎ ]
1.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2.一种民间歌舞用的道具,用竹片、纸、布扎成马形,可系在表演者身上。
竹马灯[ zhú mǎ dēng ]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竹马之好[ zhú mǎ zhī hǎo ]
谓儿童时期的交谊。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諸葛靚 ﹞與 武帝 有舊……帝曰:‘卿復憶竹馬之好不?’靚 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聖顔。’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慙悔而出。”
竹马之交[ zhú mǎ zhī jiāo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马之友[ zhú mǎ zhī yǒu ]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马子[ zhú mǎ zǐ ]
即竹马灯。
竹矛[ zhú máo ]
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竹楣[ zhú méi ]
方言。竹林。
竹门[ zhú mén ]
竹制之门。
竹迷[ zhú mí ]
即竹醉日。
竹迷日[ zhú mí rì ]
见“竹醉日”。
竹米[ zhú mǐ ]
即竹实。唐 皮日休《夏初访鲁望偶题小斋》诗:“野客病时分竹米,邻翁斋日乞藤花。”宋 杨万里《竹鱼》诗:“鱼生竹溪中,家在竹根菱荇丛,昼餐竹叶与竹米,夜饮竹露吹竹风。”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竹花踰年即死,谓之竹米,此乃竹之疫,非花也。”参见“竹实”。
竹杪[ zhú miǎo ]
竹枝的末梢。
竹篾[ zhú miè ]
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竹膜纸[ zhú mó zhǐ ]
竹纸的一种。
竹母[ zhú mǔ ]
1.带有笋芽的竹鞭。宋 赞宁《笋谱》:“今 吴 会 间八月,乡人往往掘土採鞭头为笋,向市而鬻,然终伤春笋,而且害竹母。”2.指老竹。宋 陈造《山居》诗之四:“鸡孙当岁稔,竹母值秋阴。”清 方文《太湖咏竹题章明卿壁》:“竹母大如前,儿孙四围起,抽梢已过墙,密阴能暗几。”
竹木[ zhú mù ]
1.竹与树木。《左传·襄公十八年》:“刘难、士弱 率诸侯之师焚 申池 之竹木。”《汉书·地理志下》:“巴、蜀、广汉 本 南夷,秦 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唐 孟郊《游城南韩氏庄》诗:“清气润竹木,白光连虚空。”2.草名。萆薢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萆薢》。
竹幕[ zhú mù ]
犹铁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诬蔑用语。意谓封锁国境,使人民无以知国外消息,亦使外人无从得其内情。
竹脑壳[ zhú nǎo ké ]
湖南 山区一种用竹片做的牌。
竹牛[ zhú niú ]
野牛的一种。
竹奴[ zhú nú ]
竹夫人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