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竹石[ zhú shí ]
竹与石。
竹实[ zhú shí ]
1.竹子所结的子实,形如小麦。也称竹米。2.即竹肉。
竹矢[ zhú shǐ ]
竹制的箭。
竹使[ zhú shǐ ]
见“竹使符”。
竹使符[ zhú shǐ fú ]
1.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南朝 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 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宋 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 保塞 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3.借指州郡长官。唐 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竹手[ zhú shǒu ]
用竹条制的搔痒器物。一端成手爪形。又名不求人。
竹书[ zhú shū ]
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晋书·束晳传》:“太康 二年,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唐 杜甫《秋野》诗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清 黄景仁《貂裘换酒·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词:“更问竹书三尺底,夜深时、多少钱神哭?”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盖草昧大闢,竹书方备,纳言委巷,受职史官: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
竹疏布[ zhú shū bù ]
竹疏布,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用竹子作原料织成的布。
竹疏衣[ zhú shū yī ]
用竹疏布做的衣服。
竹鼠[ zhú shǔ ]
在竹林穴居的野鼠,似家鼠而稍大,背部棕灰色,腹部灰色,四肢和尾短,食竹笋和地下茎。
竹丝[ zhú sī ]
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竹丝笠[ zhú sī lì ]
见“竹笠”。
竹寺[ zhú sì ]
竹林中的寺院。
竹笥[ zhú sì ]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
竹薮[ zhú sǒu ]
竹子丰茂的地区。
竹素[ zhú sù ]
犹竹帛。
竹素园[ zhú sù yuán ]
形容典籍丰富。
竹筭[ zhú suàn ]
古代计算用的竹筹。
竹孙[ zhú sūn ]
竹节上生的新枝。
竹笋[ zhú sǔn ]
即“笋”
竹所[ zhú suǒ ]
在竹林中建造的房舍。喻幽静的住所。
竹榻[ zhú tà ]
供躺卧用的竹制小床。清 俞蛟《潮嘉风月记·丽景》:“顷年更有解事者,屏除罗綺,卧处横施竹榻、布帷、角枕,极其朴素。”鲁迅《呐喊·白光》:“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的故事听。”茅盾《子夜》十三:“﹝ 朱桂英 ﹞方才听得那破竹榻上有人在那里哼。”
竹胎[ zhú tāi ]
笋的别称。
竹坛[ zhú tán ]
用竹子搭建的祭台。道教用于祭祀。
竹炭[ zhú tàn ]
用竹子烧制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竹天竹地[ zhú tiān zhú dì ]
方言。犹言作天作地。形容无理取闹。
竹町[ zhú tǐng ]
犹竹径。
竹亭[ zhú tíng ]
1.竹林中的亭子。2.用竹建造的亭子。
竹筳[ zhú tíng ]
细竹枝。
竹筒[ zhú tǒng ]
用竹材制作成的盛装液体的器具。
竹筒倒豆子[ zhú tǒng dào dòu zi ]
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竹筩[ zhú tǒng ]
1.亦作“竹筒”。竹制的管形盛器;竹管。2.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的一种管状饰物。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竹兔[ zhú tù ]
一种食竹叶的小兔。
竹箨[ zhú tuò ]
笋壳。
竹王[ zhú wáng ]
汉 时 夜郎 国王。传说生于大竹中,故名。《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夜郎 者,初有女子浣於 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閒,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 夜郎侯,以 竹 为姓。武帝 元鼎 六年,平 南夷,为 牂柯郡,夜郎侯 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綬。后遂杀之。夷獠 咸以 竹王 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柯 太守 吴霸 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唐 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诗:“行遇 竹王 因设奠,居逢木客又迁家。”
竹屋[ zhú wū ]
用竹子作材料建造的房屋。亦泛指简陋的小屋。
竹坞[ zhú wù ]
1.竹林茂盛的山坞。2.竹舍,竹楼。
竹西[ zhú xī ]
1.亭名。在扬州城北门外。2.竹西佳处,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竹溪[ zhú xī ]
1.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2.竹谿:见“竹溪六逸”。
竹溪六逸[ zhú xī liù yì ]
唐 开元 末,李白 与 孔巢父、韩準、裴政、张叔明、陶沔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的 竹溪,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见《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亦省称“竹谿”。金 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正始 风流一百年,竹谿 衣鉢有真传。”
竹席[ zhú xí ]
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
竹箱[ zhú xiāng ]
竹编的简便箱子。《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个少年﹞紧紧抱住一隻竹箱,不肯放捨。”周瘦鹃《行云集·举目南溟万象新》:“看了 毛主席 住过的那个屋不成屋的廊庑一角和简单朴素的桌椅竹箱,谁也料不到竟在这里发出了旋乾转坤的原动力。”
竹巷[ zhú xiàng ]
竹林中的小路。
竹筱[ zhú xiǎo ]
1.小竹;细竹。2.指竹的细枝条。3.竹林。
竹笑[ zhú xiào ]
宋 苏轼《石室先生画竹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后以“竹笑”形容竹子遇风摆动的姿态。
竹刑[ zhú xíng ]
古代刑书,因写在竹简上,故名。《左传·定公九年》:“郑 駟歂 杀 邓析 而用其竹刑。”杜预 注:“邓析,郑 大夫。欲改 郑 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於竹简,故言竹刑。”清 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三:“迁《史》空留《货殖》文,竹刑苇籍正纷纷。”
竹行[ zhú háng ]
收购和出售竹子的营业机构。
竹轩[ zhú xuān ]
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竹蕈[ zhú xùn ]
即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