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紫玉函[ zǐ yù hán ]
紫玉制作的匣子。
紫渊[ zǐ yuān ]
1.水名。2.深渊。
紫垣[ zǐ yuán ]
星座名。常借指皇宫。
紫云[ zǐ yún ]
1.紫色云。古以为祥瑞之兆。2.借指紫石砚。
紫云英[ zǐ yún yīng ]
也叫红花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分枝多。花紫色或黄白色。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水稻产区的主要绿肥作物和蜜源作物。可供药用。
紫诏[ zǐ zhào ]
见“紫泥詔”。
紫芝[ zǐ zhī ]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汉 王充《论衡·验符》:“建初 三年,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唐 欧阳詹《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自麟呈於 雍祠。”《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芝》。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紫芝歌[ zǐ zhī gē ]
见“紫芝曲”。
紫芝客[ zǐ zhī kè ]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紫芝眉宇[ zǐ zhī méi yǔ ]
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紫芝曲[ zǐ zhī qǔ ]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紫芝书[ zǐ zhī shū ]
指道书。唐 孟郊《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诗:“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
紫芝叟[ zǐ zhī sǒu ]
见“紫芝客”。
紫芝翁[ zǐ zhī wēng ]
见“紫芝客”。
紫芝心[ zǐ zhī xīn ]
指隐逸之志。
紫芝謡[ zǐ zhī yáo ]
1.见"紫芝曲"。
紫宙[ zǐ zhòu ]
宇宙;上天;高空。
紫朱[ zǐ zhū ]
《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 郑 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 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乱正色。”后因以“紫朱”或“朱紫”比喻正邪或真伪。
紫竹[ zǐ zhú ]
亚洲的一种小竹,有黑色秆。
滓敝[ zǐ bì ]
肮脏破旧。
滓尘[ zǐ chén ]
污浊的尘世。
滓方[ zǐ fāng ]
收集茶叶渣的器具。
滓垢[ zǐ gòu ]
污垢。
滓秽[ zǐ huì ]
1.污浊。《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金 张建《拟古》诗之五:“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欧阳予倩《桂林夜话》:“新城闻道从头建,滓秽如山待扫除。”2.指污浊之人。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吴 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紊,吞舟多漏。”3.玷污。南朝 梁武帝《申饬选人表》:“且俗长浮竞,人寡退情,若限岁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寔昏童,籍已踰立,滓秽名教,於斯为甚。”4.指粪便。《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文》:“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渗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
滓贱[ zǐ jiàn ]
犹低贱。
滓脚[ zǐ jiǎo ]
渣子,渣末。
滓累[ zǐ lèi ]
谓罪过。
滓污[ zǐ wū ]
1.亦作“滓污”。2.污染。
滓淤[ zǐ yū ]
污泥;污浊的东西。
滓窳[ zǐ yǔ ]
犹污浊。清 黄宗羲《朱岷左先生近诗题辞》:“余甲午之岁,发愿名山,拚十年为头陀行脚,咽噱冷汰,涤濯滓窳,归来读书,方有进益。”
滓韵[ zǐ yùn ]
指低劣的诗歌。
滓杂[ zǐ zá ]
污浊杂乱。
滓浊[ zǐ zhuó ]
1.污秽;污浊。《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孙楚《井赋》:“苦行潦之滓浊,靡清流以自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復为何物?”《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元 胡三省 注:“譬之水也,若清澂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不可得而混矣。”2.喻微贱。《后汉书·酷吏传·阳球》:“亦有笔不点牘,辞不辩心,假手请字,妖伪百品,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旹 弟 静 绍封”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清介传》:“吾以才质滓浊,污於清流。昔忝国恩,歷试宰守。”唐 罗隐《蝉》诗:“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3.指粪便。宋 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神仙以辟穀为下,然□粒则无滓浊,无滓浊则不漏,由此亦可以入道。”
訾病[ zǐ bìng ]
亦作“訿病”。指摘。
訾产[ zī chǎn ]
资产,财产。訾,通“貲”。
訾叱[ zī chì ]
犹訾呵。明 方孝孺《茹荼斋记》:“数年以来,奔走屈抑於尘埃中,为奴隶之所訾叱,庸夫俗吏之所困辱。”
訾度[ zī dù ]
犹揣测。
訾短[ zǐ duǎn ]
犹诋毁。短,说人不是。
訾呵[ zī hē ]
犹呵叱。《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太祖 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郭林宗传》:“兹 弱冠与郡 圈文生 俱称盛德。林宗 与二人共至市,子许 买物,随价讎直,文生 訾呵,减价乃取。”
訾黄[ zī huáng ]
兽名。龙翼而马身。一说,訾,叹辞;黄,乘黄。
訾计[ zī jì ]
估量计算。
訾讦[ zī jié ]
诽谤攻击。《新唐书·奸臣传下·崔昭纬》:“每它宰相建议,或詔令有不便於己,必使 鋋 密告 行瑜 ,使上书訾訐,己则阴阿助之。”
訾咎[ zǐ jiù ]
指责非难。
訾娵[ zī jū ]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引 汉 应劭《风俗通》。
訾美[ zǐ měi ]
犹言褒贬毁誉。
訾排[ zī pái ]
犹排斥。王闿运《御夷论》:“故自衰 周 以来,三千餘年,三策相乘,二道并用,曰战曰和而已。二者互相訾排,迭为其柄。”
訾屈[ zǐ qū ]
呵斥责备。
訾缺[ zī quē ]
过错与缺失。訾,通“疵”。
訾辱[ zī rǔ ]
复姓。见 汉 王符《潜夫论·志氏姓》。
訾省[ zī shěng ]
1.谓计算、察核财物。《史记·五宗世家》:“端 心愠,遂为无訾省。府库坏漏尽,腐财物以巨万计,终不得收徙。”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訾,财也;省,视也。言不能视録资财。”清 曾国藩《新宁刘君墓碑铭》:“所得资财,随手散去,壹以济物为功,息耗都不訾省。”2.计虑省察。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朱熹 考异:“《礼记》‘不訾重器’,‘毋訾金玉成器’,注皆云‘思也’。详此,盖以訾为思虑计度之意云。”宋 叶适《庄夫人墓志铭》:“庄氏 归 立之 二十餘年,一切以劳自当,而奉夫子於学,故 立之 不为訾省而家事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