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宗子试[ zōng zǐ shì ]
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 宋仁宗 时。
宗族[ zōng zú ]
1.同一父系的家族:~制度。2.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宗祖[ zōng zǔ ]
即祖宗,先祖。
综博[ zōng bó ]
广博。
综采[ zōng cǎi ]
多方摘取。
综错[ zōng cuò ]
错综。
综达[ zōng dá ]
总括通晓。
综典[ zōng diǎn ]
犹总管,全面掌握。
综覆[ zōng fù ]
总括;包罗。清 黄宗羲《张景岳传》:“其所著《类经》,综覆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歷四十年而后成。”
综观[ zōng guān ]
综合观察:~全局。
综管[ zōng guǎn ]
犹总管。
综贯[ zōng guàn ]
谓总括贯通。
综合[ zōng hé ]
1.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跟“分析”相对)。2.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治理。~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平衡)。~大学。戏剧是一种~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的成分。
综合大学[ zōng hé dà xué ]
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等方面的各种专业。
综合国力[ zōng hé guó lì ]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一个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实力、潜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对内对外政策等是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综合利用[ zōng hé lì yòng ]
指对物质资源和能源实行全面、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它可使一物多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合理使用资源、消除“三废”污染的重要途径。
综合艺术[ zōng hé yì shù ]
指综合几种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艺术,如声乐、建筑、戏剧、电影等。通常专指同时兼用视觉和听觉感受的艺术,如戏剧、电影等。
综合治理[ zōng hé zhì lǐ ]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政法机关为骨干,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行政、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惩罚犯罪,改造罪犯,教育挽救失足者,预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目的。
综核[ zōng hé ]
亦作“综覈”。谓聚总而考核之。《世说新语·赏誉》“刘庆孙 长才”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八王故事》:“刘舆 才长综覈。”《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一:“方先帝临御之始,寔羣臣综覈之秋。”《明史·刘安传》:“今明天子综核於上,百执事振刷於下,丛蠹之弊十去其九,所少者元气耳。”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西人综核贸易情形,大率以十年为一运。”
综核名实[ zōng hé míng shí ]
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后比喻办事不含糊。
综画[ zōng huà ]
全面筹画。
紫泥诏[ zǐ ní zhào ]
即紫泥书。
紫袍[ zǐ páo ]
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唐 白居易《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祕监,白首旧书生。”《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荐论动踰数百,乃至藏典、书吏、优伶、奴僕,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贱不分。”清 孙枝蔚《白紵词》:“东家年少着紫袍,君若遇之暂逡巡。”2.草名。《三才图会·草木·紫袍》:“紫袍,生 信州,春生发叶,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钱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齿。”
紫袍金带[ zǐ páo jīn dài ]
1.石砚名。2.菊花名。3.古代高官的朝服。
紫气[ zǐ qì ]
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
紫气东来[ zǐ qì dōng lái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紫钱[ zǐ qián ]
指苔藓。
紫青[ zǐ qīng ]
犹青紫。
紫清[ zǐ qīng ]
1.指天上。谓神仙居所。2.指翰林院。以翰林乃清贵之职,故称。
紫穹[ zǐ qióng ]
天空。
紫泉[ zǐ quán ]
紫色之泉。
紫阙[ zǐ quē ]
1.帝王宫阙。2.神仙洞府。
紫茸[ zǐ róng ]
1.紫色细茸花。《文选·郭璞<江赋>》:“扬皜毦,擢紫茸。”李善 注:“毦与茸,皆草花也。”《文选·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初篁苞緑籜,新蒲含紫茸。”吕向 注:“紫茸,蒲花也。”唐 李贺《恼公诗》:“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2.指细软的绒毛。唐 杜牧《扬州》诗之一:“喧闐醉年少,半脱紫茸裘。”宋 俞琰《席上腐谈》卷上:“北方毛段细软者曰子氄子,谓毛之细者。氄,温柔貌,《书·尧典》云‘鸟兽氄毛’是也。今讹为紫茸。”
紫塞[ zǐ sāi ]
北方边塞。
紫色土[ zǐ sè tǔ ]
亚热带紫红色砂、页岩地区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低,磷和钾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特点因成土母质和地貌形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紫衫[ zǐ shān ]
紫色衣衫。
紫舌[ zǐ shé ]
形容语言不同于中原。
紫石[ zǐ shí ]
紫色石。传说古代曾用为货币。
紫石英[ zǐ shí yīng ]
即紫水晶。
紫绶[ zǐ shòu ]
1.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明 何景明《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2.即紫薇。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紫微”。
紫绶金章[ zǐ shòu jīn zhāng ]
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紫书[ zǐ shū ]
1.道经。《汉武帝内传》:“地真素诀,长生紫书。”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云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鸟来翔,口衔紫书,集於玉轩。”2.帝王的诏书。唐 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 长卿 才。”唐 刘禹锡《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
紫枢[ zǐ shū ]
朝廷中枢部门。
紫述香[ zǐ shù xiāng ]
郁金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郁金香》。
紫水晶[ zǐ shuǐ jīng ]
石英的一种。紫色,呈玻璃光泽,性脆,可作为工艺雕刻品的材料。
紫水精[ zǐ shuǐ jīng ]
即紫水晶。精,同"晶"。
紫苏[ zǐ sū ]
卵形叶,一年生草本,茎叶子实均可入药,方形茎,夏季开淡红色花,有止咳驱痰及利尿之功。
紫笋[ zǐ sǔn ]
名茶名。
紫闼[ zǐ tà ]
指宫廷。
紫台[ zǐ tái ]
1.道家称神仙所居。2.犹紫宫。指帝王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