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紫坛[ zǐ tán ]
1.以紫贝砌成的庭坛。2.紫色祭坛。帝王祭祀大典用。3.指道教祭坛。
紫檀[ zǐ tán ]
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黄色,结荚果。木材坚硬,红棕色,木纹美观,可用来做贵重的家具或乐器等。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2.这种植物的木材。
紫藤[ zǐ téng ]
落叶藤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多为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
紫庭[ zǐ tíng ]
1.帝王宫庭。《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晋 左思《悼离赠妹》诗之二:“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唐 白居易《骠国乐》诗:“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为尔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谓何惜紫庭数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2.神仙所住宫阙。三国 魏 嵇康《代秋胡歌诗》:“受道 王母,遂升紫庭。”唐 李康成《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 瀛臺 路。”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仙之来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
紫脱[ zǐ tuō ]
传说中瑞草名。
紫陁尼[ zǐ tuó ní ]
见“紫驼尼”。
紫驼[ zǐ tuó ]
1.赤栗色骆驼。2.指用驼峰作成的珍贵菜肴。
紫驼峰[ zǐ tuó fēng ]
1.亦作"紫駞峯"。2.骆驼背上的肉峰,内贮大量脂肪,古人列为珍贵食品。
紫驼尼[ zǐ tuó ní ]
亦作“紫陁尼”。用骆驼毛织成的呢料。
紫駞峯[ zǐ tuó fēng ]
见“紫驼峯”。
紫駞尼[ zǐ tuó ní ]
见“紫驼尼”。
紫萚[ zǐ tuò ]
指初生的芦苇。
紫箨[ zǐ tuò ]
紫色笋壳。
紫外线[ zǐ wài xiàn ]
波长比可见光短的电磁波,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可使磷光和荧光物质发光,能透过空气,不易穿过玻璃,有杀菌能力,对眼睛有伤害作用。用于治疗皮肤病、矿工的保健以及消毒等。
紫菀[ zǐ wǎn ]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椭圆状披针形,边缘的小花呈舌状,蓝紫色,中央的小花两性,呈管状,黄色,瘦果有毛。根和根状茎可入药。
紫葳[ zǐ wēi ]
凌霄花。
紫微[ zǐ wēi ]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唐 杜甫《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清 厉鹗《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紫微垣”。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张载 注:“紫微,至尊宫,斥京师也。”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3.亦作“紫薇”。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唐 李嘉祐《和张舍人中书宿直》:“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宋 黄庭坚《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紫微宫[ zǐ wēi gōng ]
即紫微垣。
紫微郎[ zǐ wēi láng ]
亦作“紫薇郎”。唐 代中书舍人的别称。
紫微令[ zǐ wēi lìng ]
唐代中书令的别称。《新唐书·百官志二》:“舍人六人,正五品上…… 姚崇 为紫微令。”《初学记》卷十一“中书令”:“唐 初又为内史令,武德 三年復为中书令…… 开元 初改为紫微令,五年復旧。”
紫微舍人[ zǐ wēi shè rén ]
唐 宋 中书舍人的别称。
紫微省[ zǐ wēi shěng ]
唐 开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宋 陆游《寄张真父舍人》诗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绕直庐。”明 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紫薇省自直通宵,未央宫 漫忆同朝。”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紫微垣[ zǐ wēi yuán ]
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紫薇[ zǐ wēi ]
1.落叶小乔木,茎皮光滑,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紫红色或白色,蒴果球形。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满堂红。
紫薇郎[ zǐ wēi láng ]
见“紫微郎”。
紫薇省[ zǐ wēi shěng ]
见“紫微省”。
紫闱[ zǐ wéi ]
指皇宫。
紫霞[ zǐ xiá ]
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紫县[ zǐ xiàn ]
犹赤县。指中国。
紫霄[ zǐ xiāo ]
1.高空。2.指帝王所居。
紫笑[ zǐ xiào ]
花名。含笑花有紫白两种,其花常开不足,仿佛含笑貌。见《广群芳谱·花谱·含笑》。
紫虚[ zǐ xū ]
天空。因云霞映日而天空呈紫色。
紫萱[ zǐ xuān ]
萱草的别名。
紫雪[ zǐ xuě ]
1.冬季护肤用品。唐 代常于腊日赐群臣。唐 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脂等表》:“中使 霍子璘 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詔及 贞元 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金稜合二。”2.即紫雪丹。参见“紫雪丹”。
紫雪丹[ zǐ xuě dān ]
中成药名。原名“紫雪”。由寒水石、石膏、磁石、升麻、羚羊角、青木香、犀角、沉香、丁香、甘草、硝石、朴硝、朱砂、麝香等制成。功能镇惊安神,清心开窍,适用于热病烦躁等症。见 唐 孙思邈《千金翼方》、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朴消》。
紫烟[ zǐ yān ]
1.见“紫烟”。2.亦作“紫烟”。紫色瑞云。3.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紫岩[ zǐ yán ]
紫色山崖。多指隐者所居。
紫燕[ zǐ yàn ]
1.亦作“紫鷰”。古代骏马名。2.泛指骏马。3.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江南。见宋罗愿《尔雅翼·释鸟三》。
紫燕骝[ zǐ yàn liú ]
古良马名。
紫阳[ zǐ yáng ]
1.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周穆王时李八百号紫阳真君,汉周义山、宋张伯端俱号紫阳真人。亦用以泛指道士。
紫阳观[ zǐ yáng guān ]
1.道观名。据传在咸阳山中。2.道观名。在江苏句容茅山。传为晋许询旧居,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见宋徐铉《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
紫阳花[ zǐ yáng huā ]
花名。唐 白居易《紫阳花》诗:“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自注:“招贤寺 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以紫阳花名之。”参阅 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紫阳书法[ zǐ yáng shū fǎ ]
南宋 朱熹 与其门人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 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 三国 史事,据 曹魏 纪年,朱熹 改据 蜀汉 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 别名 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堪嘆 黄权 惜一死,紫阳 书法不轻饶。”
紫阳书院[ zǐ yáng shū yuàn ]
紫阳,山名,在 安徽省 歙县 城南。
紫阳真人[ zǐ yáng zhēn rén ]
道家传说 汉 周义山,字 季通,汝阴 人,入 蒙山 遇 羡门子,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 紫阳真人。见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籤》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紫药水[ zǐ yào shuǐ ]
外用防腐收敛药。内含龙胆紫。有较好的杀菌作用,没有刺激性和毒性。溶液用于表浅创面,糊剂用于足癣继发性感染等。
紫衣[ zǐ yī ]
1.紫色衣服。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元 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2.古代公服。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3.借指贵官。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吴塘山,滨临 太湖,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鈐记》有云:吴塘 东,吴塘 西,玉兔对金鷄,代代出紫衣。”4.紫色袈裟。唐 武则天 赐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唐 郑谷《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閒向 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宋 苏轼《答宝月大师书》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师号,近为干得 王詵 駙马奏 瑜 为 海慧大师 文字,更旬日方出。”参阅《释氏要览上·法衣》。
紫英[ zǐ yīng ]
1.紫色花。2.名茶名。
紫缨[ zǐ yīng ]
1.紫色帽带。贵官所用。2.指鸟颈紫毛。
紫玉[ zǐ yù ]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据 晋 干宝《搜神记》载: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唐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唐 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4.紫竹的别名。南唐 陈陶《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元 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