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责期[ zé qī ]
规定期限。《宋史·食货志下八》:“凡货之可市及滞於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若欲市於官,则度其抵而贷之钱,责期使偿,半岁输息十一,及岁倍之。”
责谴[ zé qiǎn ]
犹谴责。
责欠[ zé qiàn ]
谓索求所欠。
责诮[ zé qiào ]
责备。
责求[ zé qiú ]
1.追究。2.要求。
责赇[ zé qiú ]
索求财物。
责劝[ zé quàn ]
责备并规劝。叶紫《星》第五章五:“是因为四公公他们老年人的责劝呢?还是因了丈夫 陈德隆 磨折得厌了而暂思休息呢?还是 梅春姐 的苦难转变了另一个方式的临头呢?”《人民日报》1981.12.31:“累得特务满头大汗,要求换车换人。德峰 同志责劝他说:‘中国 人联合起来抗 日 该多好,你们为什么帮助国民党搞分裂、搞特务活动呢?’”
责券[ zé quàn ]
1.求取凭据。2.即债券。
责嚷[ zé rǎng ]
责备;训斥。
责让[ zé ràng ]
斥责;谴责。
责任[ zé rèn ]
1.分内应做的事:尽~。2.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追究~。
责任感[ zé rèn gǎn ]
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
责任能力[ zé rèn néng lì ]
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故称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精神和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责任能力。
责任年龄[ zé rèn nián líng ]
刑法规定的应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的人的最低年龄。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责任事故[ zé rèn shì gù ]
由于不负责任或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
责任心[ zé rèn xīn ]
责任感。
责任制[ zé rèn zhì ]
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的管理制度。
责辱[ zé rǔ ]
斥责羞辱。
责善[ zé shàn ]
劝勉从善。
责失[ zé shī ]
责其过失。
责实[ zé shí ]
求实;符合实际。《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皂隶,未尝无人,而况於学校贡举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今舍其大而举其细,岂责实之议乎!”
责实循名[ zé shí xún míng ]
按其名而求其实。
责仕[ zé shì ]
求取官位,要求出仕。《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 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於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於 子墨子。”
责守[ zé shǒu ]
职责;职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大帅奬誉过当,卑职决不敢当!只是责守所在,不敢避权贵之势,这是卑职生性使然。”
责授[ zé shòu ]
谓降级授予官职。
责书[ zé shū ]
问罪的书信。
责数[ zé shù ]
责备数说。《续列女传·严延年母》:“延年 免冠,顿首閤下,母乃见之,因责数 延年 曰:‘幸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义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致威,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宋 洪迈《容斋三笔·孔子正名》:“子路 曰:‘卫君 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 曰:‘子之迂也!奚其正?’夫子责数之以为‘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若其怨愤责数之言,则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
责帅[ zé shuài ]
谓下属有罪,要处分统帅。
责税[ zé shuì ]
催缴赋税。
责赕[ zé dǎn ]
古代统治者以要少数民族赎罪为名,勒索钱财。
责望[ zé wàng ]
1.责怪抱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唐 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2.要求和期望。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明 李贽《又答耿中丞书》:“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
责问[ zé wèn ]
用责备的口气问:厉声~。
责息[ zé xī ]
求取利息。《晋书·五行志中》:“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其邻人有责息於外,歷年不还,乃假之使为责让,惧以祸福。负物者以为鬼神,即傎倒畀之。”王闿运《黄淳熙传》:“土豪吏胥,则代贫民输租,其取偿责息,至数十百倍,良懦往往破产。”
责徙[ zé xǐ ]
降职调用。
责下[ zé xià ]
督责臣下。
责嫌[ zé xián ]
责备和不满。
责限[ zé xiàn ]
限期。
责效[ zé xiào ]
求取成效,取得成效。
责信[ zé xìn ]
信任。
责修[ zé xiū ]
批评并处治。
责讯[ zé xùn ]
追究讯问。
责押[ zé yā ]
拘押审讯。
责言[ zé yán ]
责备,问罪。《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杜预 注:“将嫁女於西,而遇不吉之卦,故知有责让之言,不可报偿。”《洪秀全演义》第三回:“大人办了一个商人,却因外国责言,被朝廷降罪。”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各国领事屡有责言,致烦辨论。”
责要[ zé yào ]
强行索要。《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无年少餘閒子弟可以读书者,不得桩配责要。本路官朔望拜庙,就加省视,勿令废替。”
扎记[ zhā jì ]
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
扎脚[ zhā jiǎo ]
缠足。
扎脚勒手[ zhā jiǎo lè shǒu ]
卷起裤脚和衣袖。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十:“她要穿粗布衣裳,扎脚勒手地奔波,到园里泼菜,到山上搂柴。”
扎揭[ zhā jiē ]
传说中的鬼神名。
扎靠[ zhā kào ]
一种穿着轻便的紧身衣服。
扎空枪[ zhā kōng qiāng ]
1.虚晃一枪。喻欺骗行径。2.喻商业上买空卖空的投机活动。如:他两手空空,凭着一张巧嘴,来上海滩扎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