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扎口辣舌[ zhā kǒu là shé ]
形容说话口齿不清。
扎老女坟[ zhā lǎo nǚ fén ]
谓永不出嫁,老死娘家。
扎落[ zhā luò ]
迅速扑下。
扎盲盲[ zhā máng máng ]
1.捉迷藏。2.捉迷藏。
扎朦[ zhā méng ]
捉迷藏。
扎猛子[ zhā měng zi ]
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
扎枪[ zhā qiāng ]
方言。红缨枪。
扎撒[ zhā sā ]
1.蒙语。法令;法典。宋 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元代白话碑·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一)》:“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元史·世祖纪二》:“据 不鲁花、秃满、阿里察、脱火思 辈,搆祸我家,照依 成吉太祖皇帝 扎撒正典刑讫。”2.张开。刘白羽《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登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大皮帽的帽耳向两边扎撒着。”郭澄清《大刀记》第一章:“秦海城 也笑了,他笑得满脸的络腮胡子扎撒起来。”
扎塞[ zhā sāi ]
堵塞。
扎煞[ zhā shā ]
同“挓挲”。
扎捎[ zhā shāo ]
扎起,束起。
扎实[ zhā shi ]
1.结实:把行李捆~了。2.(工作、学问等)实在;踏实:功底~。干活儿~。没有听到确实的消息,心里总不~。
扎窝[ zhā wō ]
1.谓飞鸟归巢。2.比喻躲在家里,不思有所作为。
扎雾[ zhā wù ]
方言。谓浓雾凝聚未散。
扎心[ zhā xīn ]
刺心。谓可恨,痛心。《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只因有这些麩麵在屋里,引的这扎心的半夜三更耗爆人不得睡。”《十月》1981年第5期:“可咱百姓都像扎心锥肺似的。”
扎腰[ zhā yāo ]
指扎在长袍或棉衣外面的带子。
扎也[ zhā yě ]
女真语。侍从,侍卫。
扎野[ zhā yě ]
1.见“扎也”。2.野外露宿。
扎营[ zhā yíng ]
军队安营驻扎。
扎硬[ zhā yìng ]
过硬。
扎扎[ zhā zhā ]
象声词。
扎诈[ zhā zhà ]
1.敲诈。2.讹诈。
扎寨夫人[ zhā zhài fū rén ]
即压寨夫人。指强人首领之妻。
扎针[ zhā zhēn ]
用特制的针刺入穴位治疗疾病。见〖针灸〗。
扎挣[ zhá zheng ]
〈方〉勉强支撑:他~着站了起来。挣(zheng)。
扎住[ zhā zhù ]
1.犹驻扎。2.停住。
扎子[ zhā zǐ ]
同“札子”。百官上殿奏事文书。
扎作[ zhā zuò ]
打扮。
札瘥[ zhá chài ]
因疫疠、疾病而死。《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国 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昬,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杜预 注:“大死曰札,小疫曰瘥。”孔颖达 疏:“﹝札、瘥、夭、昬﹞揔説诸死,连言之耳。”《晋书·简文三子传赞》:“帝子分封,婴此鞠凶。札瘥继及,祸难仍鐘。”《旧唐书·文宗纪下》:“如闻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继,宵旰罪己,兴寝疚怀。今长吏奏申,札瘥尤甚。”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二三:“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羣情。”明 归有光《蠲贷呈子》:“当凶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谓当以王命施惠,家赐户益之,犹不能济,而反从而浚削之,民命穷矣。”章炳麟《訄书·辨乐》:“此虽朴鄙,其翕张俛仰,因阳气以达物,使民不啙窳札瘥,足也。”
札饬[ zhá chì ]
1.写信训斥。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2.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发文训示。3.指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的训示公文。
札船[ zhá chuán ]
一种用桨划行的船。
札地[ zhá dì ]
1.同“劄地”。2.落实,解决。
札牍[ zhá dú ]
札与牍都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册。
札尔[ zhá ěr ]
俄 沙皇。
札费[ zhá fèi ]
给送委任札子的差人的赏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今日委了营务处的差使,打发人到我这里来,借了五十元银去做札费。我已经差帖道喜去了。”
札付[ zhá fù ]
1.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2.指谕示、命令。
札稿[ zhá gǎo ]
犹文稿。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史可法》:“乾隆 四十二年,侍郎 彭元瑞 以所得 史公 画像及其札稿合卷进呈。”
札工[ zhá gōng ]
抗战时期,边区农村劳动互助组织形式之一。多由当地农民和外来短工组成,人数多少不一,在农忙季节很起作用。
札鼓[ zhá gǔ ]
古乐器名。为 元 代宴会时用的一种鼓。
札翰[ zhá hàn ]
1.书信。《魏书·夏侯道迁传》:“道迁 虽学不渊洽,而歷览书史,闲习尺牘,札翰往还,甚有意理。”唐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2.指奏折。《旧唐书·宇文融传》:“遂命百司长吏,方州岳牧,僉议都堂,广徵异见。羣词盈於札翰,环省弥于旬日,庶广朕意,岂以为劳,稽众考言,谓斯折衷。”3.泛指文章书画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务尚》:“萧诚 自务札翰,李邕 恒自言别书…… 萧 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宋 苏轼《答言上人》:“比日法体佳胜,札翰愈精健,诗必称是,不蒙见示何也?”宋 洪迈《容斋三笔·五俗字》:“书字有俗体,一律不可復改者,如冲、凉、况、减、决五字,悉以水为冫(笔陵切,与冰同),虽士人札翰亦然。”
札合[ zhá hé ]
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
札荒[ zhá huāng ]
瘟疫与灾荒。
札诲[ zhá huì ]
谓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
札记[ zhá jì ]
随时记录下来的读书心得或见闻。
札客[ zhá kè ]
不呼自来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
札厉[ zhá lì ]
亦作“札癘”。因瘟疫而死亡。
札吏[ zhá lì ]
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吏员。
札疠[ zhá lì ]
见“札厉”。
札抹[ zhá mǒ ]
犹缠束。
札青[ zhá qīng ]
1.同“劄青”。2.在手臂上刺上图案花纹,用颜色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