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植养[ zhí yǎng ]
培植,培育。
植业[ zhí yè ]
佛教谓造作善恶等业。
植移[ zhí yí ]
移植。
植义[ zhí yì ]
立意。
植艺[ zhí yì ]
种植。唐 颜真卿《崔孝公宅陋室铭记》:“公年官虽高,至於食果蔬菜,与子姪躬自植艺溉灌。”
植意[ zhí yì ]
立意。
植援[ zhí yuán ]
筑篱笆;筑垣。
植怨[ zhí yuàn ]
犹结怨。
植杖[ zhí zhàng ]
1.倚杖。扶杖。《论语·微子》:“子路 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后因以“植杖”为典。晋 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唐 韦嗣立《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诗:“褰帘出野院,植杖候柴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降及 春秋,植杖之叟,耦耕之夫,贩牛之商,斲轮之工,散见於传记诸书,犹往往不絶。”2.立杖。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张七 ﹞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邐行乞至 天津。”
植棹[ zhí zhào ]
犹言停船。
植植[ zhí zhí ]
草木丛立貌。
植志[ zhí zhì ]
立志。
植治[ zhí zhì ]
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等。如通过绿化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等。《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1期:“植治,就是植树种草,绿化沙漠,固定沙丘。”
植种[ zhí zhòng ]
下种。
植株[ zhí zhū ]
成长的植物体,包括根、茎、叶等部分。
植足[ zhí zú ]
驻足。南唐 李中《采莲女》诗:“陌上少年休植足,荷香深处不迴头。”宋 张师正《括异志·胡殿丞》:“有持刀镊者,比日过门,植足注视,良久乃去。”
殖财[ zhí cái ]
1.增殖财货。《逸周书·大匡》:“成年不偿,信诚匡助,以辅殖财。”孔晁 注:“名曰贷而不偿,所以生殖民财也。”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方於事上,好下规己,而廉於殖财,施人不倦。”2.谓经商。清 姚鼐《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序》:“﹝公﹞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貲。”
殖产[ zhí chǎn ]
置产;增殖财产。
殖货[ zhí huò ]
增殖财货。
殖利[ zhí lì ]
生利;营利。
殖民[ zhí mín ]
原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殖民地[ zhí mín dì ]
原指一个国家在国外侵占并大批移民居住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被资本主义国家剥夺了政治、经济的独立权力,并受它管辖的地区或国家。
殖民主义[ zhí mín zhǔ yì ]
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殖民主义主要表现为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殖私[ zhí sī ]
营谋私利。
殖物[ zhí wù ]
犹物产。
殖殖[ zhí zhí ]
平正貌。
殖种[ zhí zhǒng ]
种植。
殖赀[ zhí zī ]
增殖资财。谓经商。
絷囚[ zhí qiú ]
囚犯。
絷维[ zhí wéi ]
1.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縶之维之,以永今朝。”谓绊马足、系马缰,示留客之意。后以“縶维”指挽留人才。晋 殷仲文《解尚书表》:“既惠之以首领,復引之以縶维。”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外示縶维而实以乖间之。”清 顾炎武《赠万举人寿祺》诗:“时危见縶维,忠义性无枉;翻然一辞去,割髮变容象。”2.拴马的绳索。引申指束缚。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若乃求千里之迹於縶维之骏,责匠世之勋於剧碎之贤,谓之不惑,吾不信也。”唐 元稹《江陵三梦》诗:“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縶维。”宋 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闻声自决骤,那復受縶维。”清 唐孙华《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独我类縶维,衰亲更谁傍。”
跖地[ zhí dì ]
1.以足踏地。2.指走兽。
跖狗吠尧[ zhí gǒu fèi yáo ]
比喻各为其主。
跖铧[ zhí huá ]
农具名。即踏犁,今称大锹。
跖距[ zhí jù ]
指鸡爪。
跖戾[ zhí lì ]
见"跖盭"。
跖犬噬尧[ zhí quǎn shì yáo ]
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跖实[ zhí shí ]
1.亦作"跖实"。2.谓兽类足踏实地而行。3.借指走兽。
跖徒[ zhí tú ]
1.亦作“蹠徒”。2.盗跖一流人物;横暴凶恶者。
跖颜[ zhí yán ]
1.亦作“蹠顏”。2.盗跖和颜回。指善恶之人。
跖硬[ zhí yìng ]
是谓踩踏硬弩强弓。
摭采[ zhí cǎi ]
搜集采用。
摭华[ zhí huā ]
采摘其文章辞藻。
摭赖[ zhí lài ]
挑剔诬赖。
摭拦[ zhí lán ]
阻拦。摭,通“遮”。
摭裂[ zhí liè ]
采摘细碎,无关宏旨。
摭溜子[ zhí liū zǐ ]
犹滑头。
摭罗[ zhí luó ]
挑剔,罗织。
摭诎[ zhí qū ]
犹言断章取义,加以歪曲。
摭实[ zhí shí ]
摘取事实;据实。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宋 蔡絛《西清诗话·池底铺锦》:“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摭拾[ zhí shí ]
拾;捡(多指袭用现成的事例或词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