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至心[ zhì xīn ]
最诚挚之心;诚心。
至心朝礼[ zhì xīn cháo lǐ ]
谓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晉書·王嘉傳》:‘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按,道經云‘至心朝禮’,本此。”鲁迅《故事新编·起死》:“﹝ 庄周 ﹞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至信[ zhì xìn ]
最大的诚信。
至刑[ zhì xíng ]
1.最适当的刑罚。2.极力使用刑法。
至行[ zhì xíng ]
卓绝的品行。
至性[ zhì xìng ]
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
至虚[ zhì xū ]
1.谓心中不着一物。2.极虚无的境界。
至训[ zhì xùn ]
对尊长教诲的敬称。
至言[ zhì yán ]
富有哲理而合情合理的话。
至阳[ zhì yáng ]
1.极盛的阳气。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至养[ zhì yǎng ]
谓最高的奉养。语本《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
至药[ zhì yào ]
犹妙药。旧时多指方士所炼的丹药。唐 顾在鎔《题玉芝双奉院》诗:“至药应将熟,年年火气微。”唐 杜荀鹤《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大仙録后头无雪,至药成来灶絶烟。”唐 刘象《白髭》诗:“到处逢人求至药,几回染了又成丝。”
至要[ zhì yào ]
1.事理或学问的要旨、要诀。2.紧要;极其重要。
至一[ zhì yī ]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
至矣尽矣[ zhì yǐ jìn yǐ ]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至艺[ zhì yì ]
卓绝的技艺或学问。
至意[ zhì yì ]
1.极深远的用意。2.极诚挚的情意。3.志意。心意;情意。至,通“志”。
至阴[ zhì yīn ]
1.谓极盛的阴气。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一寸处。3.中医学名词。指脾。因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4.中医学名词。指肾。因肾主水,藏精,为人阴精之原,故称。
至音[ zhì yīn ]
最美妙的音乐。
至隐[ zhì yǐn ]
1.极悲痛。2.极微小。
至游[ zhì yóu ]
谓忘情于外物,唯求自身极度满足的游乐。
至友[ zhì yǒu ]
真诚而亲密的好友;挚友。
至于[ zhì yú ]
1.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他说了要来的,也许晚一些,不~不来吧?2.表示另提一事:这两年来,村里新盖的房子就有几百间,~村民添置的电器、日用品,就不可胜数了。
至愿[ zhì yuàn ]
恳切的愿望;最大的愿望。
至再至三[ zhì zài zhì sān ]
指一而再,再而三。
至赜[ zhì zé ]
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
至贼[ zhì zéi ]
指对人危害最大的恶行。
至哲[ zhì zhé ]
犹圣哲。指最有智慧的人。
至贞[ zhì zhēn ]
1.最纯正的心。2.最坚贞的节操。
至正[ zhì zhèng ]
1.最中正之道。2.最正常。
至政[ zhì zhèng ]
1.极清明的政治。2.极力施行政治教化。
至知[ zhì zhī ]
最高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知,通“智”。
至至[ zhì zhì ]
谓达到道的最高境地。
至治[ zhì zhì ]
1.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2.最好的治理。
至嘱[ zhì zhǔ ]
极恳切地嘱咐(多用于书信)。
至足[ zhì zú ]
zhì zú ㄓㄧˋ ㄗㄨˊ 至足","index":1,"link":"http://baike.baidu.com/item/%E8%87%B3%E8%B6%B3/9940013#1","name":"词语信息。
至尊[ zhì zūn ]
1.最尊贵:~无上。2.封建时代称皇帝为至尊。
志哀[ zhì āi ]
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志抱[ zhì bào ]
志向抱负。
志表[ zhì biǎo ]
墓表,墓碑。
志操[ zhì cāo ]
志向节操。
志诚[ zhì chéng ]
诚实;用情专一。
志乘[ zhì chéng ]
志书。
志传[ zhì chuán ]
撰述传记一类文字。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
也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史·王安礼传》:“徐僖计议边事。安礼曰:‘僖志大才疏,必误国。’”
志胆[ zhì dǎn ]
志气胆略。
志道[ zhì dào ]
1.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2.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志得气盈[ zhì dé qì yíng ]
犹志得意满。
志得意满[ zhì dé yì mǎn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志度[ zhì dù ]
1.气度。2.心怀疑虑,徘徊不前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