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斫木[ zhuó mù ]
1.被砍削的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2.伐木。宋 苏轼《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斫木南山赬。”
斫丧[ zhuó sàng ]
摧残;伤害。
斫杀[ zhuó shā ]
斩杀;砍杀。
斫鲜[ zhuó xiān ]
切鱼。
斫胥[ zhuó xū ]
复姓。
斫刈[ zhuó yì ]
砍杀。
斫营[ zhuó yíng ]
砍杀攻击敌人的营垒。
斫畬[ zhuó shē ]
1.开荒火耕。
斫斩[ zhuó zhǎn ]
砍削。
斫治[ zhuó zhì ]
开辟修建。
浊才料[ zhuó cái liào ]
犹言蠢家伙。
浊操[ zhuó cāo ]
卑污的操行。
浊蠢[ zhuó chǔn ]
愚笨。
浊代[ zhuó dài ]
犹浊世。
浊恶世[ zhuó è shì ]
佛教语。指五浊恶世。
浊富[ zhuó fù ]
不义而富。与“清贫”相对。
浊骨凡胎[ zhuó gǔ fán tāi ]
凡人的重浊躯体。指尘世之人。
浊官[ zhuó guān ]
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
浊管[ zhuó guǎn ]
谓淫靡之音。
浊河[ zhuó hé ]
混浊的河流。特指 黄河。
浊化[ zhuó huà ]
变得贪鄙、卑劣。
浊晦[ zhuó huì ]
昏暗不明。
浊秽[ zhuó huì ]
亦作“浊濊”。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
浊劫[ zhuó jié ]
见“浊刼”。
浊界[ zhuó jiè ]
佛教语。指尘世。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同生浊界,并是凡身,一旦翛然,遂与尘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倘若恐怕浊界汩没,一时记不起,到得五十年后,我来指你个境头,等你心下洞澈罢了。”
浊泾清渭[ zhuó jīng qīng wèi ]
渭水清,泾水浊。比喻界限分明。
浊酒[ zhuó jiǔ ]
未滤的酒。
浊滥[ zhuó làn ]
鄙陋。
浊醪[ zhuó láo ]
浊酒。
浊流[ zhuó liú ]
1.浑浊的水流。2.比喻品格卑污的人或出身下贱之人。3.比喻腐朽黑暗的潮流。
浊乱[ zhuó luàn ]
1.搅扰使之混乱。《汉书·刘向传》:“周 大夫 尹氏 筦朝事,浊乱王室。”宋 司马光《进五观状·保业》:“晋 得天下,纔二十年,惠帝 昏愚,宗室搆难,羣胡乘衅,浊乱中原。”《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用错了一个奸臣,浊乱了朝政,险此儿不得太平。”2.混乱。《旧唐书·萧俛传》:“俄而盗起 河南,内官握兵,王室浊乱。”3.贪赃枉法。清 顾炎武《日知录·部刺吏》:“若夫倚势作威,受賕不法,此特其人之不称职耳。不以守令之贪残而废郡县,岂以巡方之浊乱而停御史乎?”
浊气[ zhuó qì ]
1.谷食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王冰 注:“浊气,穀气也。”张志聪 注:“受穀者浊,胃之食气,故曰浊气。”《镜花缘》第九回:“话言未了,只听腹中嚮了一阵,登时浊气下降,微微有声。”2.人体呼吸时呼出之气和从肛门排出的矢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发汗后,腹胀满者”集注引 张锡驹 注:“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而胀满作矣。”亦泛指混浊之气。瞿秋白《饿乡纪程》十:“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烟雾浊气。”3.指不良风气。许地山《女儿心》:“几个要到 普陀 朝山的和尚受不了这种人间浊气,都上到舱面找一个僻静处所打坐去了。”瞿秋白《青年的九月》:“鼓动起自相残杀的浊气,消弭阶级斗争的勇敢。”4.俗气。《天雨花》第七回:“生来容貌不超群,行动举止多浊气。”
浊扰[ zhuó rǎo ]
浑浊。
浊人[ zhuó rén ]
佛教指凡俗的人。
浊世[ zhuó shì ]
佛教指尘世。
浊俗[ zhuó sú ]
1.不良的风俗。2.卑污庸俗。
浊碎[ zhuó suì ]
指庸常琐碎之事。
浊濊[ zhuó huì ]
见“浊秽”。
浊污[ zhuó wū ]
亦作“濁汙”。污秽。
浊物[ zhuó wù ]
犹俗物。
浊音[ zhuó yīn ]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见〖带音〗。
浊躁[ zhuó zào ]
紊乱浮躁。
浊泽[ zhuó zé ]
厚重而润泽。
浊志[ zhuó zhì ]
胡涂主意。指寻短见。
浊质[ zhuó zhì ]
1.汉代豪富浊氏、质氏的并称。2.凡庸的姿质。参见“浊质凡姿”。
浊质凡姿[ zhuó zhì fán zī ]
凡庸的姿质。
浊子[ zhuó zǐ ]
俗人。
浞豷[ zhuó yì ]
指 寒浞、寒豷。浞,相传为 夏 代 后羿 之相;豷,浞 之子。《南史·宋纪上·武帝》:“虽 夏后 之离 浞豷,有汉 之遭 莽 卓,方之於兹,未足为喻。”参阅《左传·襄公四年》。
浞浞[ zhuó zhuó ]
浸湿貌。
浞訾栗斯[ zhuó zī lì sī ]
指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