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铎舌[ duó shé ]
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铎针[ duó zhēn ]
明 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鐸针,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胡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明 蒋之翘《天启宫词》:“鐸针新样团双凤,吉字口衔青亚姑。”自注:“鐸针以金银、珠寳镶成,近侍钉居帽中。其名有大吉葫芦、万年吉庆等名。”
掇采[ duō cǎi ]
1.见“掇采”。2.亦作“掇採”。选取,搜集。
掇掇[ duō duō ]
疲弱貌。掇,用同“惙”。
掇蜂[ duō fēng ]
《太平御览》卷九五○引 汉 刘向《列女传》:“尹吉甫 子 伯奇 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繫於衣上,伯奇 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 牵我。’吉甫 见疑之,伯奇 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
掇桂[ duō guì ]
犹折桂。谓登科。
掇摝[ duō lù ]
捞取。
掇録[ duō lù ]
选录。
掇弄[ duō nòng ]
1.收拾;修理:机器坏了,经他一~就好啦。2.播弄;怂恿:受人~。
掇皮[ duō pí ]
去掉皮,常指直率,无所掩饰。
掇骗[ duō piàn ]
哄骗。
掇芹[ duō qín ]
谓考取秀才。
掇青拾紫[ duō qīng shí zǐ ]
指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掇石[ duō shí ]
举巨石。
掇拾[ duō shí ]
1.拾掇。2.搜集:~旧闻。
掇饰[ duō shì ]
收拾,打扮。
掇送[ duō sòng ]
1.打发。宋 张镃《昭君怨·园池夜泛》词:“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宋 李弥逊《声声慢·木犀》词:“更被秋光掇送,微放些月照,着阵风吹,恼杀多情。”清 褚人穫《坚瓠补集·刘武城词》:“笑你腹便便,几见把穷愁掇送。”2.催逼;推送。宋 姜夔《点绛唇》词:“月落潮生,掇送 刘郎 老。”元 邵亨贞《点绛唇》词:“万里风埃,掇送流年度。”
掇醍[ duō tí ]
得到醍醐灌顶。谓受教而觉悟。
掇臀捧屁[ duō tún pěng pì ]
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掇撷[ duō xié ]
摘取。
掇转[ duō zhuǎn ]
掉转,掉换。
掇赚[ duō zhuàn ]
哄骗。《水浒传》第六十回:“久闻 梁山泊 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掇赚将军?”明 王玉峰《焚香记·辨非》:“判官,与我逐一查那善恶文簿,要见何年月日有何人套写 王魁 家书,掇赚他夫妻离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要知 安公子 怎生开发那女子,那去找 褚一官 的两个骡夫回来,到底怎生掇赚 安公子,那 安公子 信也不信,从也不从,都在下回书交代。”
掇子[ duō zǐ ]
竹兜子。旧时竹制的抬人工具。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舁夫以两竹竿悬坐具於下,并悬尺许之竹以承双足,游人踞坐其上……后闻 勒少仲 同年云,江西 多有之,名曰‘掇子’。掇,音读如篤,余疑即‘兜’字之转音。”
敚魄[ duó pò ]
形容惊心动魄。
敚攘[ duó rǎng ]
宋 梅尧臣《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敚攘。”元 王逢《天门行》:“去年官饟私敚攘,今年私鹺官价偿。”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而内地敚攘越货鬭狠之事,无一不出於花门。”
喥头[ duó tóu ]
指言语无度的人。
踱拉[ duó lā ]
缓慢地走。
踱走[ duó zǒu ]
慢步走。
朵殿[ duǒ diàn ]
大殿的东西侧堂。
朵哆[ duǒ duō ]
谓咀嚼。
朵儿[ duǒr ]
1.花朵:牡丹花开的~多大呀!2.朵
朵儿别[ duǒ er bié ]
蒙古语。四。
朵廊[ duǒ láng ]
亦作“朶廊”。大殿的左右走廊。
朵楼[ duǒ lóu ]
正楼两旁的楼。
朵罗[ duǒ luó ]
蒙古语。七。
朵觋[ duǒ xí ]
亦作“朶覡”。古时 云南 一带对巫人的称呼。
奔走[ bēn zǒu ]
1.急走;跑:~相告。2.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衣食。四处~。~了几天,事情仍然没有结果。
奔走呼号[ bēn zǒu hū háo ]
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奔走相告[ bēn zǒu xiāng gào ]
形容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
奔走之友[ bēn zǒu zhī yǒu ]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奔奏[ bēn zòu ]
奔走传喻。
贲贲[ bēn bēn ]
1.状柳宿之形。《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杨伯峻 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金 赵秉文《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2.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 伯有 之赋‘鶉之賁賁’也。”3.象声词。形容声音宏大。明 宋濂《凤阳府新铸大钟颂》:“宅兮囷囷,触兮賁賁;摩乹盪坤,以警昕昏。”
贲帛[ bēn bó ]
指帝王尊贤礼士所赐与的束帛。语本《易·贲》“賁于丘园,束帛戔戔。”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邱园,盖蒙闇之人,道德弥明,必有束帛之聘也。”唐 元稹《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颁衣焕目,賁帛盈庭。”《旧唐书·文苑传序》:“爰及我朝,挺生贤俊,文皇帝 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賁帛而礼儒生。”
贲宠[ bēn chǒng ]
谓光耀恩宠。
贲典[ bēn diǎn ]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为古代典籍的通称。賁,通“坟”。
贲敷[ bēn fū ]
犹敷文,敷布。
贲鼓[ bēn gǔ ]
大鼓。
贲海[ bì hǎi ]
即 渤海。
贲华[ bēn huá ]
谓开出多彩的花。
贲浑[ bēn hún ]
即 陆浑。古地名。《公羊传·宣公三年》:“楚子 伐 賁浑 戎。”陆德明 释文:“賁浑,旧音六,或音奔;下户门反。二传作 陆浑。”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皇甫 补官古 賁浑,时当玄冬泽乾源。”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字音假借》:“陆浑 可作 賁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