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披蓑衣救人
- 皮匠不带锥子
- 屁股里夹扫帚
- 屁股上吊扫帚
- 屁股上挂粪筐
- 屁股上抹香水
- 平房门前不漏雨
- 苹果掉在箩筐里
- 屏风上贴门神
- 屏风上贴仕女图
- 婆媳两个双守寡
- 笸箩(po luo盛谷物等的器具。用柳条或篾条等编成)里睡觉
- 破大褂
- 破空竹
- 破笼屉
- 破麻袋装宝
- 破皮球缝帽子
- 破琵琶
- 破袜子补帽沿
- 剖肚腹翻肠子
- 菩萨掉大河里
- 菩萨跺脚
- 菩萨屁股底下长草
- 七姑八舅抬食盒
- 七面锣八面鼓
- 骑在房梁上吹喇叭
- 旗杆顶上放鞭炮
- 旗杆上扎鸡毛
- 牵羊进照相馆
- 牵着不走,拉着倒退
- 牵着羊进照相馆
- 钳工师傅教徒弟
- 墙角开口
- 墙上挂狗皮
- 墙上挂琵琶
- 墙上挂钟馗(kui)
- 墙头上种白菜
- 墙头上种菜
- 墙头种白菜
- 敲锣紧跟打鼓的
- 敲锣碰到放炮的
- 荞麦窝里扎锥子
- 樵夫卖柴
- 巧他爹打巧他娘
- 俏大姐的头发
- 青菜煮萝卜
- 青龙白虎下界
- 青石板上撒石灰
- 青石进了石灰窑
- 青蛙跳塘
- 清水煮白菜
- 穷木匠开张
- 秋后的核桃
- 秋后的丝瓜
- 瘸驴的屈股
- 瘸子驼背
- 绒球打鼓
- 肉骨头打鼓
- 肉骨头落锅
- 肉骨头落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