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舌头伸到水缸里
- 独木烧火
- 拿上檩子当火棍
- 姜太公钓钩
- 夜明珠bèn酱油
- 土地婆婆生幺儿
- 不三的兄弟
- 过了端阳卖蛤蟆
- 戴斗笠撮嘴
- 头戴凤冠
- 守着圆圆画圈圈
- 麻雀喝醉酒
- 姥姥长胡子
- 天阴洗衣服
- 背锅子睡到稻场里
- 墙角打拳
- 抱鸡婆打拜拜
- 外甥做梦
- 费了灯油亮了家
- 未围园先种菜
- 夜壶里赤尿
- 山间的泉水
- 茅坑的砖半头
- 玻璃人儿
- 怀里抱冰
- 头顶生疮脚底流浓
- 肥佬穿笠衫
- 航船上的臭虫
- 泥鳅进汤锅
- 火烧灯笼
- 躺在棺材里睡觉
- 墙上的裂缝
- 风吹草人
- 拿大顶看世界
- 你卖门神他卖鬼
- 横垄地撵瘸子
- 引狼入室
- 炉坑里烧山药
- 癞蛤蟆哭天
- 生生
- 钢锤砸铁砧
- 冷锅中豆儿爆
- 帽子掉地都不捡
- 钟在寺里
- 豆瓣攥球儿
- 地板上放书
- 囫圇吞刺猬
- 山坡上凿石碑
- 席杆打狼
- 冰窖起火
- 珠走玉盘
- 打更人困觉
- 抓住树叶打提溜
- 秃尾巴拜山
- 冬至迎喜神
- 皮球掉在米汤里
- 下锅的面条
- 单人房里一朵花
- 缺齿咬虱子
- 孙二娘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