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苍蝇过面能识公母
- 唱歌过黑路
- 披着孝袍拜天地
- 石头长了翅膀
- 下雨玩龙灯
- 腊月里卖凉粉
- 水晶瓶装清水
- 缺巴齿母妈过生
- 赶考的落榜
- 唇上抹油
- 穷大奶奶逛庙会
- 囤顶插旗秆
- 狼外婆扫天井
- 妓院里失火
- 耗子钻在书箱里
- 轮窑的砖坯
- 卫青萝卜
- 无眼苍蝇
- 花果山上唱戏
- 屎壳郎的球球
- 蚂蚱抖腿
- 焊枪的喷嘴
- 经纬万端
- 哥俩分家
- 叫花子登戏场
- 眉毛上挂爆竹
- 纸马铺起火
- 镜子里烧饼
- 电线杆刻手戳
- 墙头上草
- 打瞎摸儿穿针
- 饺子露馅儿
- 属黄鳝的
- 猫儿吃螃蟹
- 蕃芋田里挑担
- 山狸猫坐门墩
- 月母子磕瓜子
- 房顶上盖房
- 竹门对竹门
- 灯下照镜子
- 秀才吃腊饼
- 牛皮灯笼点蜡
- 癞蛤蟆戴草帽
- 芥菜籽抛在现线头上
- 牛尾巴翘高了
- 泥塑的佛爷
- 门内放鞭炮
- 黄牛吃青草
- 刚断了篙子又得了浆
- 拜堂听见乌鸦
- 朝廷放屁
- 胳膊窝里夹皮球
- 天天当吹鼓手
- 求雨的进了火神庙
- 迷路人遇上骆驼队
- 干粉子做汤圆
- 朝鲜人过年
- 满地丢西瓜,撅腚捡芝麻
- 阴沟的鸭子
- 剥了皮的蛤蟆,烂了叶的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