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戴着乌纱帽弹棉花
- 茶缸里行船
- 戴草帽亲嘴儿
- 着地游泳
- 木匠提溜着墨斗
- 烂板凳
- 魏延撞破七星灯
- 黄泥巴落在裤裆上
- 癞蛤蟆撞大树
- 相拍
- 城楼上挂肉
- 乌路走多,总会碰到鬼
- 家先牌落下水
- 小米充黄豆
- 不倒翁掉到水缸里
- 坛子里摸乌龟
- 麻雀娶雁
- 既在檐底下
- 胸口挂剪刀
- 夹上口袋赶集
- 飞出笼子的黄雀
- 肚脐眼儿安雷管
- 乞丐吹唢呐
- 天文台的望远镜
- 糯米菩萨
- 土地庙着火
- 养媳妇做媒
- 山顶上滚岩头
- 小偷捋胡子
- 昨日剩的干饭
- 软刀子杀人
- 头疼脚上下针
- 放屁掺沙子
- 麻雀见砻糠
- 上轿现扎耳眼
- 玉皇大帝发雷霆
- 刘佬佬上席
- 王宇平多一弓拉掉了一个武举
- 暑天烤红炭
- 尿泡打人哩
- 炒面捏窝头
- 饿汉嗑瓜子
- 臭肚蛤蟆不生蛆
- 黄连加上黄栀子
- 乞儿分食
- 秃子脱帽
- 赵匡胤送京娘
- 瞎娘抱着秃娃娃
- 脑门儿上戴眼镜
- 额角头碰着天花板
-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 尿瘪子打酒
- 蜘蛛的腿
- 天涩背稿件
- 谷子地里的高粱
- 书房里燃炮仗
- 死鸭崽
- 太平洋上里巡警
- 公主手里的绣球
- 口吞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