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寿星老上吊
- 灶膛抡锤子
- 旧佛添新装
- 拖泥萝卜
- 做梦捡到金子
- 瓜飘里点灯
- 大嘴老鸹学八哥叫
- 尖嘴骡子卖驴价
- 脏水洗手尿涮锅,洗脸盆里捏窝窝
- 打肚皮走钢丝
- 红萝卜蘸辣子
- 半夜里捡得封包
- 雨后送斗笠
- 请神却请到了鬼
- 常胜将军还朝
- 先动手后聊天
- 铁匠的风箱
- 黄牛食草
- 拉洋车的打天秤
- 冰上的爬犁
- 树叶掉在江心里
- 双手托刺猬
- 猢狲头浪贴金
- 往瘸子腿上踢脚
- 蚂蚁上蒸锅
- 胶皮钉子
- 沾牙的烧饼
- 抱着书本骑驴子
- 耗子上了夹
- 卖豆沫的不喊
- 刚吃过黄连吃蜜糖
- 扮秦桧的不卸装
- 屁眼子插炮竹
- 荞麦开花
- 由大街转入巷子
- 小孩子打架
- 土地爷掉到井里
- 成熟的荔枝
- 鞋底粘了海绵
- 圪针笼里逮蚂蚱
- 驴子拉磨
- 死葫芦秤砣
- 贾府的姑娘嫁贾家
- 额骨头上顶扁担
- 朽木塔楼房
- 上炕不点灯
- 大麻疯晒日头
- 过了年的萝卜
- 弯腰捡稻草
- 哑子捉贼
- 外厨房里的灶王爷
- 房檐前的冰凌
- 蝎子钻进砒霜粉里
- 棺材铺里冒烟
- 小孩摆神位
- 屙屎捡银子
- 睡大桌盖团簸
- 小孩儿不认识下棋
- 檀香木劈劈柴
- 搬倒树摸老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