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爬犁上点灯笼
- 吐鲁番的水平
- 叫花子游西湖
- 螺蛳壳里睡觉
- 飞蛾投灯
- 口袋没有底
- 近视眼看麻子
- 苍蝇找地方下嘴
- 灯笼救火
- 孤儿院请客
- 怀揣包米
- 属蚂蟥的
- 胡麻地里采茶
- 死人下油锅
- 鼻孔里吹笛
- 算命先生断祸福
- 蛤蟆进泡子
- 老丈母娘的嫂
- 枕着烧饼挨饿
- 夜黑里摘茄子
- 王伦当梁山寨主
- 顺着磨道找驴蹄印儿
- 叫化子敲洋碗
- 河水隔井水
- 做年遇到闰月
- 挑沙锅的跳崖
- 堂屋里头栽柏树
- 炸弹脾气
- 戴到斗笠白亲
- 瞎猫碰上个死耗子
- 棺材铺的耗子
- 傻子看到了神仙
- 晴天送伞
- 病汉揉铁球
- 半天云里翻筋斗
- 背绑手骑车
- 顶勒石臼做戏
- 尿壶里冒泡儿
- 搬石头砸天
- 竹子筒倒黄豆
- 棉花店打烊
- 窑泥巴做点心
- 叫花婆子谈嫁妆
- 拉着大嫂叫姑姑
- 最大的地方
- 说话像画眉笼子
- 麻子搽粉
- 裤脚上的虱子
- 枣核掉进油罐里
- 浴池里捣猛子
- 庙里办学堂
- 门神打灶神
- 屎壳郎谈恋爱
- 半夜里聊天
- 木板板钉钉
- 戴花上吊
- 蛐蟮儿的腰杆
- 尿壶打掉把子
- 闺女出嫁
- 桑木扁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