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秋后的莲藕
- 青蛙唱歌
- 癞蛤蟆上太仓
- 盲人剥葱
- 桌子底下打架
- 瘸子打飞腿
- 火烧对山坡
- 帐房的算盘
- 小孩儿看杂技
- 葵花子里拌盐水
- 大街上卖杂碎
- 江西人吃麦粥
- 排球比赛
- 刮风不下雨
- 判官娘子怀胎
- 挖井碰上泉眼
- 公安人员蹲监狱
- 凉鞋
- 臭虫钻进花生壳
- 萤火虫的尾巴
- 石头圪蛋腌咸菜
- 小孩儿拿斧子
- 山洞里说话
- 小偷当间谍
- 娃娃的脸
- 碓窝当帽戴
- 司马炎废魏帝
- 嗓子眼儿塞雷管儿
- 吃了观音土
- 挑沙填海
- 水道口贴对子
- 褡裢里背水
- 稀泥巴上插棒棒
- 裹脚布补伞
- 引线头上顶芝麻
- 初八过重阳节
- 肚子里能撑船
- 两个风筝一起放
- 半夜里打娃子
- 大树上的鹦鹉
- 梦里讨媳妇
- 飞蛾玩火
- 刷白烟囱
- 井底的青蛙上井台
- 瞌睡虫遇到枕头
- 贼老鸹晒粪
- 瓶子打酒
- 大麻脸打嚏喷
- 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 孩子脸
- 黄婆卖瓜
- 狐狸找豺狼
- 树小阴凉少
- 太太看上当差的
- 老坯模套不上新砖瓦
- 锅膛里掏山芋
- 手榴弹炸茅房
- 红火柱
- 蜈蚣咬了板凳腿
- 吹糖人儿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