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岳丈给郎拜年
- 老鸭走路
- 骑骆驼甭备鞍
- 草圈阿打娘女尔
- 老妈子奶孩子
- 阎王爷出府
- 赖隔保打喝县
- 踢死的蛤蟆
- 生米煮成锅巴和稀饭
- 灯芯两头点
- 铁仙鹤
- 看坟打抽丰
- 货郎鼓别腰里
- 鼻头上安雷管
- 石斧开山
- 刀刃上踩高跷
- 南海燕
- 空肚子罗汉
- 饽饽蘸尿
- 裹脚条子
- 地皮菜碰上濛身雨
- 烂蒸笼里蒸馍馍
- 卤鸭子
- 戴着石臼玩狮子
- 赵云大战长板坡
- 教小孩子读圣经
- 英租界的安南人
- 赤脚戴纱帽
- 做贼的偷锣
- 死了的樟树
- 铁锅碰茶缸
- 孙二娘的徒弟
- 卖面具的被偷
- 吃狼奶长大的
- 双响子上天
- 钦差大臣
- 女要男嫁
- 泥人对上佛
- 庞统到了落风坡
- 机关枪打麻雀
- 麻秆拐棍
- 打鼓的踩响鞭炮
- 往炉堂塞蒿柴
- 盐罐子遇上南风天
- 吃干蔗甩皮子
- 小火烧猪蹄
- 顶着碓窝跳锅庄
- 头顶上生疮,脚底里出脓
- 端着鸡蛋走冰路
- 将军的帽子
- 黄连树下背诗书
- 网里的泥鳅
- 火烧砻间
- 大虾跳进油锅里
- 罗锅子的腰
- 油炸螃蟹
- 火烧甘蔗园
- 猫儿咬尿泡
- 火烧野草
- 屎克螂坐在八抬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