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拉屎也要跟侬隔三丘
- 做生意的秤
- 摇绳的摆手
- 旗杆尖上拿大顶
- 歪嘴老婆照镜子
- 警察打老子
- 芦柴秆做门栓
- 蝎子爬在嘴上
- 讨吃子起五更
- 煤矿工人上班
- 枣木棒槌
- 唱戏的绝技
- 棺材头放火炮
- 破烂市上的买卖
- 芥子壳
- 坑里的长虫
- 石头钉钉子
- 屠户的心肝
- 年初一,当当头
- 厨房旁边盖茅厕
- 纸糊灯笼被雨浇
- 木偶小旦做戏
- 龙王爷放屁
- 精身子背肉
- 喉咙里装火药
- 冷灰里爆热栗子
- 坛子里面捉乌龟
- 癞蛤包进堂屋
- 智者千虑
- 土杏心
- 神仙打屁
- 光腚撵狼
- 经霜的黄豆角
- 大刀上洒香水
- 卖瓦盆的摔跤
- 阎罗王屋里贼撞
- 箩筐里摇元宵
- 蚂蚁搬田螺
- 田鸡跳到戥盘里
- 地平线
- 阎王的女儿
- 冬瓜爬到葫芦上
- 屎壳郎爬到桑叶上
- 卖菜的上了香椿树
- 搬着梯子摘星星
- 吃了二十五只小耗子
- 桌上的油灯
- 造酒忘了曲
- 鸭子逛大街
- 驼子敲爷
- 半截砖头
- 动物园的长颈鹿
- 牛筋缠棒椎
- 火烤蚂蚱
- 叫花子坐在磨道里
- 荷叶包刺菱
- 顺了哥心失嫂意
- 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
- 旅馆里臭虫
- 老头儿打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