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秃女子的梳头匣
- 弥勒佛的脸
- 墙上种花
- 木棒做牙签
- 染匠送礼
- 打锣找孩子
- 神堂里的鸡蛋
- 独眼龙进了盲人国
- 棉花槌籽儿喂牲口
- 背脊梁吃人参
- 偷雅配
- 羊肉汤里的萝卜
- 吹糖人儿出身的
- 老母鸡抱鸡蛋
- 虾仔走路
- 王奶奶和玉奶奶比武
- 河蚌掉在开水锅里
- 蛤蟆蝌胎害头疼
- 拍马屁拍到马腿上
- 丫头当阿妈
- 山中楠竹
- 冰凌上种糜子
- 冬瓜藤牵到豆棚上
- 扎嘴葫芦
- 针尖儿上擦鼻涕
- 豁牙子靠墙
- 麻油浇蜜糖
- 背着口袋下牛栏
- 瓦上的霜
- 婶娘仔坐红轿
- 皮筲箕打水
- 帝爷公剑
- 站在黄鹤楼上看翻船
- 老奶奶学绣花
- 秀才招手
- 河里的小虾
- 东耳朵进西耳朵出
- 额角上放扁担
- 城墙上屙屎
- 天主教堂搬家
- 娄阿鼠走路
- 狼啃葫芦头
- 天黑找不到路
- 聋子打炮仗
- 长空响炸雷
- 掐喽头的苍蝇
- 狸猫的耳朵
- 炒现饭
- 半夜里叫草料铺
- 茅坑上头搭凉棚
- 挠痒不挪窝
- 小弟弟吃西瓜
- 大石板压蛤馍
- 抓住芝麻丢掉西瓜
- 骨头熬油
- 梅兰芳唱旦角
- 杨柳树上的花絮
- 针尖对枣剌
- 城头上出棺材
- 兵临城下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