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凉锅炒豆
- 桑树条子
- 竖蜻蜓
- 旅客上火车
- 东海洋的黄沙
- 鄂阳大
- 胳膊往里弯
- 骆驼钻针眼
- 吃了竹竿屙笊篱
- 江边上卖水
- 厕所顶上开窗子
- 老皇历
- 小鬼拜张天师
- 何家湾的驴子
- 火神爷下界
- 满清兵卒
- 烧红的火棒
- 吹火筒
- 新打屎缸
- 麻布袋装钉子
- 翻笼里的黄雀
- 开枪不响
- 小碗里扎猛子
- 两脚车上装七个人
- 教把式的学说相声了
- 花岗石的脑袋
- 定型的模子
- 小豆子做干饭
- 癞蛤蟆爬上脚面
- 碌碡砸碾盘
- 建昌的鸭子
- 身着金色衣服的人
- 生成的豆芽
- 焦了尾巴梢子
- 芨芨草戳鸡蛋
- 胖奶奶骑驴子
- 阴沟洗手
- 刺棵子粘到裤腿上
- 快刀出鞘一劈二
- 冷冻库里放醋坛
- 月尽看黄历
- 癞蛤蟆跳上秤
- 胡同捉驴
- 公主娘娘嫁花子
- 脱了手的风筝
- 纸上画苹果
- 黑人子打球
- 赏罚分明
- 苏州人换糖
- 屋露偏遭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 盘子里栽花
- 头发里拣须
- 棒打鸳鸯不散
- 班门弄斧,关门耍刀
- 肝花掉到肚子里
- 大石头沉海
- 老厨师品菜
- 土地爷爷的儿子
- 剃头磨球
- 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