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冰精蒸荔枝
- 饥了吃粗糠
-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 烂猛胎下儿
- 老虫跳勒风箱里
- 瘸青蛙遇着瞎蛤蟆
- 神主头上使剪刀
- 头上长疮脚下流脓
- 半天云里宴客
- 蔡伯喈哭董卓
- 蛤蟆上脚面
- 启航遇见顺风
- 纸糊的三弦儿
- 蛤蟆跳塘
- 戴大帽子穿小鞋
- 粮食市里摆手
- 脚后跟上挨刀子
- 烂泥老爷跌在汤罐里
- 鼻公子都碍人
- 蚂蟥过水
- 没舵的船儿
- 余秋雨含泪捐巨款
- 癞肚子戴眼镜
- 扯着旗杆放炮
- 生气时去踢石头
- 豆地里菟丝草
- 芝麻掉到针尖上
- 扯着胡子过马路
- 姜子牙火烧琵琶精
- 憨大儿子痴呆囡
- 大理石压咸菜缸
- 小铺的抽屉
- 女生寝室长水
- 属卖炸馃子的
- 顶嘖石臼做戏
- 旱地的蛤蜊
- 虾米炒鸡爪
- 卖油的娘子水洗头
- 闯公堂打官司
- 茅房里挂灯笼
- 落雨大祭墓
- 屙屎不嘎屁股
- 蛤蟆挂洋刀
- 胖子穿小褂
- 车轴不浇油
- 茅房里念《四书》
- 小蜘蛛呆在房子里
- 杨寿星的坐骑
- 芝果树
- 皮球掉在汤锅里
- 小孩子的眼泪
- 满肚子青菜丝
- 搽脂粉进棺材
- 哑子拜年
- 头戴电灯屁股夹扫把
- 胸口上有毛虫
- 屎壳螂踢飞脚
- 金岗库的兵
- 头发纺绳
- 竹筒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