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扳不倒坐在烧饼上
- 窗户纸糊隔墙
- 赊一千勿如现八百
- 来财子打架
- 弯弯椽子
- 拆了观音堂造五圣庙
- 张翼德的鞭
- 心坎上挂钥匙
- 半空中数指头
- 独眼龙瞄准
- 船底下放炮仗
- 番瓜秧牵上葡萄树
- 麻雀吃豌豆
- 花手帕盖灯笼
- 用霓虹灯装饰的广告语
- 杂货铺贴对子
- 老猫脖子挂铃铛
- 两只螃蟹打架
- 潮烟管骂竹梗梗
- 庙头王恭卖镰
- 老驴吃荆条
- 马路上开车不拐弯
- 黄柏汁儿里泡过的
- 锅底的木头
- 最长的腿
- 帽子呒拨顶
- 蝎子上墙
- 大虫头耗子尾
- 东岳庙的菩萨
- 腊月天里钓田鸡
- 老坟地里种西瓜
- 双胞胎上台
- 装足了气的皮球
- 大闺女衲屎布
- 狐狸偷蜂蜜
- 掀菩萨烧庙
- 老嫂子骂街
- 骑上毛驴割麦子
- 王八吃碗渣子
- 隔到棉絮打屁
- 酱缸的蛆
- 乡花针戳乌龟壳
- 高粱地里耍大刀
- 挑棉花走刺林
- 唱打金枝
- 吃了枯炭
- 蜂儿酿蜜
- 茅茨也睡觉
- 待诏的担子
- 叫化子请客
- 独占花
- 菩萨跌进蒸笼里
- 费三妈添儿子
- 无事烧纸钱
- 鸡蛋生脚
- 后颈窝的毛
- 山西人跺脚
- 西竺寺的铁佛
- 当铺里的阿哥
- 麻子上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