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水清见石头
- 阎王动脑筋
- 先吃黄连后吃蜜
- 没个虱子痒找个虱子抓
- 石灰煮水
- 死男绝
- 豆子地里捉蝈蝈
- 石头榨油
- 山头上里草
- 水獭守渔场
- 屋檐沟里的沤麻
- 尿盆里的汤红枣
- 吃了迷魂汤
- 鞋底上抹油
- 烧鏊子烙糊了饼
- 荞麦面打浆
- 山谷里敲鼓
- 下雪天拿木锨
- 癞蛤蟆爬门栏
- 吃了开心药
- 老包断案
- 屁眼屙溲
- 小偷进学堂
- 礼义廉
- 挑玻璃货担子摔跤
- 胸口上挂算盘
- 穿得裤衩子放屁
- 王大相公吃田螺
- 尿布打大锣
- 收紧拳头
- 山楂做糖葫芦
- 吃饭咬沙子
- 刚出土的芽芽
- 开山的镐
- 大姑娘不识篦子
- 葫芦头爬屋脊
- 撮头儿耍大刀
- 皮笊篱下豆儿锅
- 养汉老婆穿裙子
- 曲蟮过河
- 葵花秆子当大梁
- 金胡蝇
- 钱铺里的幌子
- 穷汉掏兜
- 秃头上别簪子
- 稀饭拌糨糊
- 老婆婆买花布
- 枪里的子弹
- 邯郸学步
- 刚果咬娘怀
- 属算盘子儿的
- 参观导游
- 冰糖拌黄瓜
- 夜壶盛酒
- 饼铺里的灶王爷
- 杯水救火
- 狐狸精放屁
- 聋佬送殡
- 锭子发山西
- 城门外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