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绿豆皮儿
- 摸到石头过河
- 拖住脚后跟
- 当了衣裳买酒喝
- 吃了算盘珠
- 半天里的风筝
- 最快的速度
- 癞蛤蟆戴眼镜
- 鼻烟壶掉茅缸
- 冷水里落面
- 生蚕织硬茧
- 刚出笼的年糕
- 篙荐卷老子
- 大舅母的花鞋
- 打渔人回家
- 跌倒地也要抓把沙
- 扳倒五味瓶
- 海蜇皮下酒
- 出土竹笋遇春雨
- 坟头打箍
- 虫蛀的房柁
- 对倒镜子作揖
- 棺材铺里烧牙祭
- 厕所搭扑爬
- 喝水用筷子
- 锅铲子掏耳道
- 克毛市滴不带纸
- 竹叶包沙
- 河边里洗煤砖
- 城隍庙失火
- 鸭子吃筷子
- 背上抓痒
- 钢板上钉铁钉
- 新娘拜堂
- 舌头上搽胭脂
- 兰英地母嘛
- 棉花包脑盖
- 穿心烂冬瓜
- 玉石妹妹
- 老西子跺脚
- 南极星吃寿桃
- 酱缸里腌石头
- 猢狲出把戏
- 呆子吃砒霜
- 关门打锣
- 哑读册
- 早甜瓜
- 破眼镜
- 古典演奏
- 窗户棂子吹喇叭
- 玉皇爷卖谷子
- 烧红的火箸
- 吃桔子
- 幺妹咳嗽
- 吃了柳条屙笊篱
- 骑的毛驴抹毬儿
- 雪地里乌鸦
- 屋檐不滴水
- 热锅浪格蚂蚁
- 吃甜粽子蘸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