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运碓窝的翻了船
- 鸡窝里拼刺刀
- 西门庆的毬头子
- 乡下厨师上菜
- 罐里捉鳖
- 生成的矬子
- 叫花子过烟瘾
- 掐着脚趾头念佛
- 刮大风撒蒺藜
- 蜜蜂蜇人
- 管段民警
- 哑佬拜阿公
- 扁粉炒豆芽
- 麻将换三张
- 放下尖担打柴客
- 胡子上的米
- 偷儿见了钱包
- 眉毛上挂蒺藜
- 没手指和面
- 大喜子他妈吃面
- 土地爷掉在井里
- 耗子拱墙根儿
- 丁丁猫变水爬虫
- 王大娘走亲戚
- 打灯笼赶嫁妆
- 亮月头里点灯
- 大风掀走窝棚顶
- 麻绳沾水
- 怀里的笊篱
- 大虾掉在盐堆上
- 冬瓜皮作帽子
- 蚂蝗钉了鹭鸶飞
- 胸口挂算盘
- 夜过坟地吹口哨
- 苍蝇落在驴胯上
- 小偷支案板
- 檀木雕菩萨
- 豇豆子下挂面
- 唱戏拜天地
- 吃条子屙笊篱
- 讲演团的团长
- 地处溜子吃豆茬
- 油漆马路
- 范跑跑玩躲猫猫游戏
- 笤帚戴帽子
- 茅坑里石头
- 捶子对磨扇
- 磨盘在两手
- 山坡上的雪橇
- 铁匠拿锤
- 封面上的美女
- 夜猫子哭丧
- 抢钱跳井
- 屁股上扎刺
- 屁股上挂暖瓶
- 柳条上串王八
- 公婆打官司
- 山顶上的水壶
- 家雀下鹅蛋
- 过了正月十五卖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