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砖头刻戳儿
- 范蠡的策略
- 黄瓜蒂把
- 因风吹火
- 招爷滴姆妈哭乖乖
- 秃子拍脑袋
- 吃里扒外
- 豆丝辣
- 王八玩把式
- 洋人打哈哈
- 苞谷棒子生虫
- 扁担插入被窝里
- 猫拉屎
- 跳到染缸里
- 小干摧芦穄
- 吃驴球打饱声
- 抽汉奸没鞭子
- 逆风点火
- 艄公不摇橹
- 猫仔上杈
- 海螺上雕花
- 苦黄连籽儿脱生的
- 老头儿坐滑梯
- 煮过里棉花
- 快刀砍竹
- 提着耳朵擤鼻涕
- 老鹰飞过拔根毛
- 屎胀了找不到厕所
- 东挪西
- 高粱秆子做檩条
- 放下斧头聊天
- 石灰叉袋
- 弹药库里玩火
- 求菩萨拜观音
- 买车不要骡子
- 王母娘娘的厕所
- 打赤膊去捣黄蜂窝
- 擀面杖打琉璃
- 鸽古雪椅卡
- 海带下水
- 张三儿哄孩子
- 阳台上跳舞
- 搬楼梯摘星星
- 癞蛤蟆过门坎儿
- 做木匠的打铁
- 急水滩头放鸭仔
- 清明后的竹子
- 肚上了窟了
- 虱子躲在破袄里
- 属米仓的
- 木头人长疮
- 红锅子炒板栗
- 水盆内捻苍蝇
- 屎壳郎爬上粉皮墙
- 上帝的玩具
- 城隍庙里鼓槌
- 蚱蜢子过喜事
- 当家什卖土地
- 天上的老鹰不吃脏东西
- 半道上认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