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米筛子筛芝麻
- 驴粪弹子
- 骆驼打哈欠
- 黄鼠狼遇上对头
- 蚂蚁夹牙儿
- 苞米穗子喂牲口
- 翻嘴夹舌头
- 火赤链炖酱
- 撑破雨伞
- 寿星吃砒霜
- 床底下使斧头
- 踩水进船
- 吹牛皮不打草稿
- 皮影戏里相媳妇
- 半夜放炮
- 铁匠扒炉火
- 黑老鸦死了三年
- 迎风吐口水
- 长虫跟王八打架
- 蜣螂团粪壤
- 金银铜铁
- 生儿不像老子
- 口外的蘑菇
- 无常戴眼镜
- 粮库里头一粒米
- 棉絮胎里藏尖刀
- 扁担挑缸钵
- 炮竹店里失火
- 篓里的螃蟹
- 瓶子盛糨子
- 黄鼠狼进了套
- 大家笑你
- 下棋的高手
- 讨吃过年
- 戏台上牙苏
- 手把电照人
- 棉花堆里爬跳蚤
- 牛羊上山
- 进了棺材还比赛
- 石头上钉钉子
- 怀里的西瓜
- 吃素碰着月大
- 烟囱上散步
- 赔本赚吆喝
- 浸水的炮仗
- 石板上挤水
- 烂网遮日
- 裤裆里拴绳子
- 小癞子撑洋伞
- 撤了火的钢精锅
- 秦琼卖刀
- 核桃仁蒸蜂蜜
- 黄连水煮粥
- 杉木砧板
- 漏布袋装米
- 瞧瞧过去,看看未来
- 做无米之炊
- 公母俩打架
- 隔门缝吹喇叭
- 怯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