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买仔炮仗别人放
- 城隍爷出巡
- 黄鼠狼站在鸡笼顶
- 没眼的先生出海
- 磨盘没把握
- 石匠打磨
- 麻雀子喜抖枫树
- 知了上树
- 睡觉不伸腿
- 讨饭的吃鲜桃
- 都上厕所去了吧
- 管湖佬落到藕坑里
- 酱缸的肘子
- 童养媳做媒
- 架起砧板切菜
- 桌子上的酒菜
- 豁嘴耷鼻涕
- 铃鐺敲锣鼓
- 尿布当手帕
- 哪吒出世
- 卖窑货的被汽车压了
- 脚底下抹石灰
- 高楼里的电梯
- 见到猫就怕
- 花生壳子
- 热地上的蚰蜒
- 押宝不带钱
- 馋猫儿进药店
- 玛瑙放进水晶缸
- 车辙里的半头砖
- 李铁拐的葫芦
- 乌龟吃乌贼
- 西瓜地里结冬瓜
- 石头往山上背
- 床板夹罗柚
- 穷秀才娶亲
- 烂泥土下窑
- 哑子吃汤粑
- 茶桶里茶壶
- 酱瓜子上撒盐
- 萝卜长杈
- 沙锅挑子掉到山涧里
- 石头泡水
- 猫扒饭甑子
- 怀臭求芳
- 光屁股戴礼帽
- 个姑娘的脸蛋
- 蚂蚍蜉搬家
- 王七他兄弟
- 烧香碰到佛
- 叫花子争门楼
- 袁口唱戏
- 米芾择婿
- 扁鸭子过河
- 画匠不拜佛
- 歪嘴子吹火
- 油火腿子立杨杈
- 叫花子的妈妈坐月子
- 放羊的打柴
- 马桶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