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痰盂当汤盆
- 苏妲己吊孝
- 蛤蟆跳到鏊子上
- 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 买猪头钓王八
- 酱缸酱碓槌
- 灯草做的拐杖
- 疯婆娘
- 蛤蟆跌到醋缸里
- 见了火的烛
- 坐电梯上九宵
- 买肉找上卖菜的
- 扯倒胡子过涧
- 自大上加一点
- 掂着眼皮扇扇子
- 垃圾堆里的臭虫
- 针尖儿上擦油
- 头上长秃疮
- 癞痢头上的毛
- 烂脚巴鸭子
- 竹竿捅星星
- 皇帝赌钱
- 叫唤的知了扑翅膀
- 乾隆王契仔
- 沉香当柴烧
- 蚊虫放屁
- 鳗吃湖虾
- 小孩子看走马灯
- 王三公公上天
- 娃娃长胡子
- 记者到国外采访
- 两个山字重起
- 芒秆做屋梁
- 苏州音唱京戏
- 嗑瓜子嗑出臭虫来
- 网包里的田鸡
- 门槛剁萝卜
- 穿高跟鞋
- 剃头匠的扁担
- 正经小娘
- 粪坑里石头
- 两个小秃儿去圆月
- 大马勺抠耳朵
- 耗子掉进醋缸里
- 水打灯草
- 围桶板子改炊皮
- 倒了碾子砸了磨
- 唱戏的卸装
- 钢刀割乌龟壳
- 绣花枕头稻柴心
- 鸭子学上树
- 两眼梭梭跳
- 杀鸡灌灌汤
- 石匠修磨
- 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
- 赵公明发怒
- 洗澡堂里的毛巾
- 笠帽穿窟窿
- 槟榔萝卜
- 南天门上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