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棺材头
- 扳不倒儿掉在血盆里
- 盲佬拉胡琴
- 公交牌上贴广告
- 阎王爷里告示
- 民航局开张
-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 土地爷戴的升子
- 没梁的水筲
- 细娃儿穿西装
- 布袋里老鸦
- 袖子里点灯
- 灯草捆柴
- 抱的磨棍吆驴
- 年轻娃子扛碌碡
- 肠子上痒人
- 手背上蝎子
- 骑驴吃豆包
- 掀出武庙以外
- 耗子啃玉米棒
- 西瓜地里的梨瓜
- 礅子碰碌碡
- 趴地打水鼓
- 叫花子唱莲花落
- 面上写字
- 秋后的蝉儿
- 掌屋梁上跌雀
- 受旱的苦瓜
- 鼾吃哈
- 口里吞了个毛杏子
- 棒杵轧勒木排里
- 麻雀的腹肚
- 癞痢头伲子
- 山头上的花梨树
- 双簧演成独脚戏
- 舍了金钟捡铜壶
- 针尖上的铁
- 面团滚芝麻
-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 关门卖疥药
- 开门见
- 头戴碓窝耍狮子
- 姑姑门下做媳妇
- 麻雀屙屎大过箩
- 单眼看榜
- 灯草栏秆
- 狐狸吃不到的葡萄
- 睡梦打四更
- 河港上的警察
- 草原上出门
- 崩瓷儿不叫崩瓷儿
- 门槛上放鸡蛋
- 吃了石头块
- 女人家穿健美裤
- 茅坑里的孔雀
- 华佗当医生
- 强盗碰着贼伯伯
- 没牙人吃豆角
- 东岳庙走城隍
- 雪里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