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海龙王打喷嚏
- 辘轳打水
- 被窝里碰腿
- 破鞋
- 灶门前的掏火棍
- 杨家的将
- 爬山冠军
- 老子养儿
- 铁匠铸犁尖
- 水莲寨打窨子哩
- 箭射飞鹅
- 鹅子石塞床脚
- 密林里耍大刀
- 两个哑子见面
- 屁股眼里栽苗
- 胡子上沾屎
- 贼过才张弓
- 两眼无珠
- 壁虎求生
- 娘夸女儿
- 麻雀落在糠堆上
- 两个铜板做一副眼镜
- 屎壳螂支桌子
- 郎中翻车
- 土地爷放出溜屁
- 雨后天睛
- 听书的流眼泪
- 将军当农民
- 阎罗王屋里贼偷
- 疥蛤蟆想吃天鹅肉
- 脱裤子赛跑
- 天崩当瓜棚塌
- 扁担腾空
- 听书淌眼泪
- 篾匠的手艺
- 泼妇骂架
- 叫花子背不动三升米
- 着了雨的熟石榴
- 煤灰拌石灰
- 破鞋跟儿
- 苍蝇推墙
- 染坊里失了火
- 豁嘴骡子卖个驴价钱
- 买椅桌家具走进了棺材店
- 正月初五跳神
- 叫花子捡块银子
- 老婆婆没牙啃骨头
- 干河里撒网
- 胯裆里夹水瓢
- 后脑壳上长疮
- 驼背穿衫
- 洋鬼子不认识白矾
- 汤锅里鸭子
- 桑树上摘犁子
- 屋顶上开窗户
- 秋后刮西北风
- 蜞蚂穿套裤
- 麻雀吃菀豆
-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 饿狼口里夺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