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拜佛走进了吕祖庙
- 吃曹家饭,管刘家事
- 残品不叫残品
- 给大老爷舔痔疮
- 卖肉的抽骨头
- 脚沾石灰赶路
- 圪膝盖上钉掌
- 老鸹站树上
- 窝不出尿来怪夜壶
- 黄鼠狼躲勒鸡棚浪
- 背心上敲锣
- 关爷的刀
- 火灰比火炭热
- 烟囱管里挂摘钩
- 胯里吊秤砣
- 蜻蜓点水
- 非洲伢的爸爸
- 半斤放在四两上
- 茅房里扔半头砖
- 医生开方,巫师扶乩
- 缺巴齿的姆妈过生
- 皮球掉进汤锅里
- 灶门口写字
- 砂锅捣蒜
- 麻秆梯子
- 起风又下雨
- 萤火虫照屁股
- 屁股头挑力难
- 屁股上的疮
- 半天空里耍火
- 茅厕里啃香瓜
- 炒面捏的人
- 年三十晒衣服
- 屎壳郎上灶
- 粪壳螂爬烟囱
- 张三李四打樱子
- 吃桃子打饱嗝
- 钉头碰着铁头
- 文曲星下凡
- 狸猫蹲悬崖
- 镜里烧饼
- 双目失明的当警察
- 关门献土地
- 半天云里翻跟斗
- 垃圾堆里的救生衣
- 脱裤打屁
- 花钱买豆渣
- 娃娃逗娃娃
- 叫花子坐更
- 骡子打滚
- 裁缝的额颅
- 阎王吃栗子
- 属万能胶的
- 秤杆子说话
- 下大雪卖扇子
- 青竹筒里点火
- 老猫扒屎盆
- 当腰里长枝条
- 薄纸糊窗棂
- 土地爷打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