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拆房子卖柴
- 发动群众提倡议
- 大胖子长小眼
- 泥神笑土菩萨
- 枇杷木做扁担
- 高粱秆子做鞭杆
- 秋后的天
- 卖牛的开店
- 薄皮气球
- 图里藏匕首
- 粪池子冒沫
- 洗澡塘里念祭文
- 空姐上班
- 田埂上推车
- 田螺壳里做道场
- 王道士坐牢
- 开会时发言
- 蛤蟆吃色子
- 罗锅进棺材
- 天坑里种辣椒
- 郭呆子不认得塘涵眼
- 炉里的生铁
- 插床开车
- 旅馆里租被子
- 猫咬猪尿脬
- 江尖渚上兜圈子
- 身穿着金色衣服的人
- 半天下雨
- 盲人斗拳
- 市楼底的雀儿
- 马桶盖托壁
- 土地奶嫁给老天爷
- 恶水罐子
- 酒盅里洗澡
- 独只筷子吃莲藕
- 矿车过翻笼
- 老鸡婆不孵拗断脚
- 刽子手红了脸
- 圆锹碰十字镐
- 打发秃老婆上轿
- 猎人枪口上的狐狸
- 疥药里硫磺
- 乌龟不咬人
- 画上的人
- 吃稀饭淘米汤
- 秋后的高粱
- 哑子吃汤团
- 屎壳郎掉磨眼里
- 拐女嫁瘸郎
- 叫化子吃新鲜饭
- 卖烧饼的进家
- 井底的青蛙
- 寡蛋
- 大姑娘咳嗽
- 秤钩子打钉
- 掘菜没提篮子
- 新姑娘吃红蛋
- 抱着香炉打瞌睡
- 吆二三
- 隔河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