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敲鼓的吹口哨
- 黄鼠狼钻鸡窝
- 抽大烟拔豆梗儿
- 棉花掉进水
- 嘴里含冰棒
- 放屁打飞脚
- 猫仔上树
- 姑娘的辫子
- 补锅的摆手
- 卖棺材的听说病危
- 驼子走路
- 做年遇见闰月
- 秀才看热闹
- 偏刃的斧头
- 望乡台上吹口哨
- 青州府萝卜
- 乞丐过生日
- 丧道里哭寡夫
- 顶膜瓜上倒冷水
- 老寿星翻跟斗
- 吃了一肚子萤火虫
- 老风寒
- 皮影戏开场
- 荆柯刺秦
- 鬼淘里相打
- 竹篮装油
- 属魏延的
- 半夜里吃黄瓜
- 穷汉子赶上闰月年
- 打破了砂锅
- 江边插柳
- 琵琶掉到井里
- 坟头高头撒花椒
- 夸嘴的奸商
- 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
- 寿星老儿遇上五道神
- 太湖里刷马桶
- 担梯割纣
- 大闸蟹走淮海路
- 小孩吃崩豆
- 笠帽呒不顶
- 饿老鹰儿流鼻血
- 落到沸汤里的豆荚
- 脱牢的强盗
- 场院的碌碡
- 毛驴子吃石灰
- 仇人打擂
- 吃了墨汁
- 吃死老公睡塌床
- 屎出才挖粪坑
- 陶屋里挂粪桶
- 弯木做犁辕
- 蝉鸣蟋蟀叫
- 做满月杀骆驼
- 月母子耍拐儿
- 南海的菩萨
- 烧窑的盖砖房
- 棺材店偷工减料
- 烧红了的锅里倒凉水
- 蛤蟆爬在脚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