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火烧草原
- 横垄地推侉车
- 半空中放爆竹
- 迎风吹喇叭
- 桑干河下豆面
- 闺女穿娘的鞋
- 烧饼铺的耗子
- 半夜里不见枪头子
- 马脸比母猪头
- 杨七郎搬兵
- 余太君挂帅
- 大小姐上轿
- 草籽喂牲口
- 大鹏飞入网
- 水中放屁
- 柳树抽芽
- 空梭子打网
- 村子门口挂大钟
- 横笛吹火
- 穿山甲过路
- 黄泥巴落在裤裆头
- 阎王死了儿
- 剌猬发怒
- 孙儿啃桃
- 锅里煮石头
- 蜡烛的屁股
- 老西子放炮仗
- 原始森林里迷路
- 草人的腰杆
- 大火烧了菩萨庙
- 冰槽里冻黄瓜
- 宝玉单爱林姑娘
- 年三十放炮仗
- 葫芦装糯饭
- 尿浸杨梅
- 洞房花烛
- 卡巴的贴膏药
- 深山里的花岗岩
- 癞蛤蟆腚上插鸡毛
- 开水锅捞泥鳅
- 日上三竿
- 下雨背稻草
- 机关枪卡壳
- 饭店里的筷子
- 大雪下在戏台上
- 子字么横
- 大车拉烙饼
- 叫花子烤火往怀里扒
- 屙屎不带纸
- 戴上草帽亲嘴
- 包谷穗子喂牲口
- 下雪赶米克
- 老雕变野猫子
- 驼子打赤膊
- 媒人跟着食盒走
- 水中哈蟆
- 给三岁孩子说媳妇
- 外甥像母舅
- 琵琶挂房梁
- 家雀儿摆碟子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