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火炉上靠毛竹
- 土公老剃头
- 掏粪的敲门
- 茅缸里长竹子
- 下雨背谷草
- 戏子搽脸
- 秀才倒了霉
- 陌路相逢
- 高粱秆子做梁柁
- 罐子里养个王八
- 田鸡跳啦戥盘里
- 麦秆做秤砣
- 雨点落在沙滩上
- 磨盘碰碾子
- 水上砍一刀
- 鼻凹里砂糖
- 竹篙量铺
- 裹脚老太婆的脚趾头
- 凤姐开口
- 撼松篱笆柱
- 嘴咬肚脐
- 铁叉子剔牙
- 茅茨道上学哈列拳
- 当喇嘛就念经
- 乌龟打背
- 县太爷敲竹杠
- 瓦沟倒豆子
- 口袋里卖猫
- 坐轿子喊丫鬟
- 阎王说相声
- 黔驴的技能
- 老鸭母沕水
- 说书人落泪
- 战争贩子讲和平
- 麻子塌粉
- 被虫子咬过的果实
- 老鸹眼打人
- 卖花的说花香,卖菜的说菜鲜
- 大水推着龙王爷走
- 借钱做衣服
- 淘米水洗脸
- 沙锅偷了锅盖子
- 裤兜子里的跳蚤
- 沙锅里炖肉
- 开水锅馏空篦子
- 面茶锅里煮铁球
- 哑子抡大锤
- 葵花没饼子
- 傻子手握九连环
- 舌头上吊个小秤砣
- 惹屁脱裤子
- 草丛里的鹌鹑
- 观音菩萨打喷嚏
- 巷子里撑竹竿
- 胳膊肘
- 数九天吃凉粉
- 提着筷笼上坟
- 老太婆戴花上街
- 小腿绑锣鼓
- 木匠忘了墨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