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屋漏水点点滴
- 石敢当搬家
- 麻绳厂失火了
- 雷公进庙堂
- 茶碗打酒
- 麻绳做背心
- 赶集不拿口袋
- 火炮轰苍蝇
- 属冰糖葫芦的
- 小秃头上绕辫子
- 挂着蚊帐点蚊香
- 癞蛤蟆跳水井
- 锤子捅鸡窝
- 顿顿吃生笋
- 大水淹庙堂
- 怀里的东西掉进靴子里
- 嗓子眼里吞擀面杖
- 癞蛤蟆吞豇豆
- 画上的饿狼
- 苍蝇泊嘴
- 搅绊机里的石子
- 虾子落锅
- 眼皮睛挂扫把
- 火车站的铁轨
- 麻雀斋家堂
- 邻居失火
- 野地上的酸枣树
- 木夹里的油枯
- 攀脊梁不着
- 烂透的倭瓜
- 乌龟爬潭
- 大路上打草鞋
- 粪坑边上的蛆虫
- 手长袖短
- 落水的麻绳
- 财神庙的土地
- 菩萨眉毛上挂霜
- 小猫扑皮球
- 桴树雕菩萨
- 裤裆头吊锅钏
- 秤砣掉鸡窝
- 新做的礼帽
- 草驴备大鞍
- 口吞火炭
- 点手叫罗成
- 丢石头打天
- 拿着扁担串门
- 蚂蚁相打
- 老鹰撒屁
- 瘸子拄棍儿
- 青石打碌碡
- 开口的邮箱
- 石匠锻磨
- 要饭的唱戏
- 轮船上装橹
- 钉盘碗的揽住个火车头
- 戏棚番鬼
- 破罐子破摔
- 王麻子哭哥哥
- 布袋里的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