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拿铃铃敲锣
- 滴角四
- 西瓜跌进油瓮里
- 强盗逮小偷
- 菱角装在麻袋里
- 板门上的门神
- 算命不死测字不死
- 先吃皮后吃馅
- 撑杆打水
- 满把手擤浓带
- 戴帽子不量尺寸
- 捧着金饭碗做乞丐
- 铁匠儿子
- 没病用艾灸
- 药材店里的揩桌布
- 清真寺门前拣了一本
- 香瓜丝炒鸡蛋
- 红辣萝卜
- 炸弹投到茅坑了
- 产妇打哼哼
- 弯弯棍儿打人
- 灶坑里插犁杖
- 盲佬走沙滩
- 染坊的大缸
- 橱内碗钵相碰
- 趟子下坡
- 眼睫毛上拴秤砣
- 曹营里的蒋斡
- 冬天的癞蛤蟆
- 两姊妹脱裤子
- 火剪落在脚背上
- 木头人儿流眼泪
- 傻小子哭妈妈
- 眉毛出汗
- 逼着豁嘴唱歌
- 小偷掉井
- 拿着锁匙满街跑
- 脊梁上挂筛子
- 腊月里种上荞麦
- 鸭子吃稻
- 屎壳郎撵屁
- 半空中用蒸笼
- 无日无雨举雨伞
- 菜园里的海椒
- 鲁智深买肉
- 杀鸡用头帮忙
- 中药里的甘草
- 骆驼打架
- 大个子看戏
- 蚂蚁群里的屎壳郎
- 热油锅里掉进水点子
- 刚出窝的鸽子
- 黄鼠狼落难
- 开糟房的伙计
- 屁眼里插蒲扇
- 抱灵牌谈家常
- 挑卖水的过河
- 顶门棍当拐杖
- 膀子一甩
- 荞麦地里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