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粉碎[ fěn suì ]
1.破碎得很厉害:茶杯摔得~。2.使破碎:~机。3.使彻底失败或毁灭:~敌人的进攻。
粉态[ fěn tài ]
娇美的姿容。
粉题[ fěn tí ]
傅有白粉的前额。题,额头。
粉头[ fěn tóu ]
明清小说中称妓女;戏剧中以粉涂面的净角。
粉图[ fěn tú ]
画图。
粉团[ fěn tuán ]
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射团》:“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元宵节 前门 灯市,琉璃厂 灯市,正阳门 摸钉,五龙亭 看灯火,唱秧歌,跳鲍老,买粉团。”
粉团儿[ fěn tuán ér ]
1.女子。多指妓女。2.指白桃花。
粉箨[ fěn tuò ]
竹笋的外壳。
粉闱[ fěn wéi ]
1.尚书省之别称。闱,宫中小马。2.唐宋时由尚书省举行的试进士的考场。闱,旧称试院。
粉席[ fěn xí ]
女子梳妆之所。犹言妆次。
粉戏[ fěn xì ]
淫荡的色情戏。老舍《四世同堂》三十:“最使他们失败的是点少了‘粉戏’。日本 上司希望看淫荡的东西,而他们没能照样的供给。好多的粉戏已经禁演了二三十年,他们连戏名都说不上来,也不晓得哪个角色会演。”
粉霞[ fěn xiá ]
淡红的云霞。借指粉红色。
粉线[ fěn xiàn ]
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其法:以粗线穿过装有粉屑的小袋,两端可以互抽,线经袋沾粉,即可弹线画尺寸。
粉絮[ fěn xù ]
1.洁白的丝绵。2.指柳絮。3.指丝绵做成的粉扑,用以蘸粉敷面。
粉楦[ fěn xuàn ]
杭 人对胡桃的戏称。意谓敷粉时含于口中作为楦头。清 袁枚《新齐谐·粉楦》:“杭州 范 某娶再婚妇,年五十餘,齿半落矣。奩具内槖槖有声,启视则匣装两胡桃,不知其所用,以为偶遗落耳。次早,老妇临镜敷粉,两颊内陷,以齿落故,粉不能匀。呼婢曰:‘取我粉楦来。’婢以胡桃进,妇取含两颊中,扑粉遂匀。杭 人从此戏呼胡桃为粉楦。”
粉艳[ fěn yàn ]
1.娇艳的颜色。借指花朵花瓣。2.指美丽的容颜。
粉藻[ fěn zǎo ]
犹粉饰。
粉泽[ fěn zé ]
1.粉黛脂泽,均为化妆用品。引申为装饰。2.修饰,润色。3.特指文词上刻意雕饰。4.掩饰。
粉蒸肉[ fěn zhēng ròu ]
米粉肉。
粉妆玉琢[ fěn zhuāng yù zhuó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粉装玉琢[ fěn zhuāng yù zhuó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粉嘴[ fěn zuǐ ]
犹油嘴。
份地[ fèn dì ]
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领到的耕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使用份地时必须在封建主土地上做无偿劳役或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担负各种赋税和徭役。
份额[ fèn é ]
整体中分占的额数:我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占有30%的~。
份儿[ fènr ]
程度;地步:都闹到这~上了,他还当没事儿呢。
份儿饭[ fènr fàn ]
论份儿卖的饭;分成份儿吃的饭。
份份[ fèn fèn ]
彬彬。文质兼备貌。
份量[ fèn liàng ]
1.重量。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份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2.指所承受的负担。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内中有十多本破书,由《包句杂志》、《幼学琼林》到《论语》、《诗经》、《尚书》,通常得背诵,份量相当沉重。”3.犹斤两。喻轻重。柯岩《我们这支队伍》二:“但那时,我毕竟还年轻,还不懂得这话的份量。”柯云路《三千万》一:“这样的两条决定,象云烟中划过一道闪电,人们知晓了这位 丁局长 的份量!”
份内[ fèn nèi ]
分内,本分以内。
份外[ fèn wài ]
1.格外,异常。2.分外,本分以外。
份子[ fèn zi ]
1.集体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凑~。2.泛指做礼物的现金:出~。
奋拔[ fèn bá ]
谓奋发有为。
奋北[ fèn běi ]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言鲲鹏自北冥奋飞,扶摇直上,一举九万里。后以“奋北”喻人青云得志,大展宏图。
奋笔[ fèn bǐ ]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书省独能奋笔弗顾者,唯有 丘巨源。”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唐 韩愈《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巴金《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
奋臂[ fèn bì ]
振臂而起。常指举大事。
奋不顾命[ fèn bù gù mìng ]
犹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 fèn bù gù shēn ]
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奋翅[ fèn chì ]
奋力展翅。汉 焦赣《易林·损之观》:“奋翅鼓翼,翱翔外国。”汉 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梦楼《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抽身我本疎慵惯,奋翅君方搏击遥。”
奋辞[ fèn cí ]
1.大话,夸大不实之词。2.慷慨陈词。
奋荡[ fèn dàng ]
谓极力挣扎。
奋斗[ fèn dòu ]
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艰苦~。为实现伟大理想而~。
奋毒[ fèn dú ]
犹肆虐。
奋发[ fèn fā ]
精神振作,情绪 高涨:~有为。~图强。
奋发踔厉[ fèn fā chuō lì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奋发蹈厉[ fèn fā dǎo lì ]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蹈:踩,引申为行动。厉:迅速而猛烈。
奋发图强[ fèn fā tú qiáng ]
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
奋飞[ fèn fēi ]
(鸟)振翅飞翔。
奋戈[ fèn gē ]
使劲挥舞干戈,谓奋勇战斗。
奋功[ fèn gōng ]
致力于功业。
奋翮[ fèn hé ]
展翅,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