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奋呼[ fèn hū ]
奋力高呼;大声喊叫。
奋恚[ fèn huì ]
震怒。
奋击[ fèn jī ]
1.奋力攻击;奋力搏击。2.能奋力击敌的士卒。指精兵。
奋迹[ fèn jì ]
1.见“奋跡”。2.亦作“奋蹟”。谓奋起投身从事某活动。
奋激[ fèn jī ]
兴奋激昂;激奋:情绪~。
奋疾[ fèn jí ]
谓动作快速。
奋矫[ fèn jiǎo ]
犹奋起。
奋节[ fèn jié ]
以英勇﹑壮烈行为表现其节操。
奋矜[ fèn jīn ]
骄傲自大。
奋进[ fèn jìn ]
奋勇前进:催人~。
奋裾[ fèn jū ]
犹奋臂。
奋亢[ fèn kàng ]
兴奋。
奋力[ fèn lì ]
充分鼓起劲来:~拼搏。~抢救落水儿童。
奋厉[ fèn lì ]
1.激励;振奋。2.激愤貌。
奋励[ fèn lì ]
奋厉。
奋鬣[ fèn liè ]
兽、畜等扬起颈上的长毛。形容奋发或狂怒。
奋鳞[ fèn lín ]
谓龙腾飞。
奋旅[ fèn lǚ ]
起兵,举兵。
奋袂[ fèn mèi ]
感情激动,把袖 子一甩,准备行动的样子:~而起。
奋懑[ fèn mèn ]
犹愤懑。抑郁不平。
奋勉[ fèn miǎn ]
振作努力。
奋命[ fèn mìng ]
效命;拼命。
病院[ bìng yuàn ]
专治某种疾病的医院:精神~。传染~。
病灶[ bìng zào ]
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如肺的某一部分被结核菌破坏,这部分就是肺结核病灶。
病杖[ bìng zhàng ]
因受棍棒捶挞致伤。
病者[ bìng zhě ]
有病的人;衰弱的人。
病征[ bìng zhēng ]
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
病证[ bìng zhèng ]
病症。
病症[ bìng zhèng ]
即疾病。
病质[ bìng zhì ]
犹病体。
病滞[ bìng zhì ]
犹郁滞。
病株[ bìng zhū ]
发生病害的植株。
病状[ bìng zhuàng ]
病象。
病醉[ bìng zuì ]
饮酒沉醉。
寎月[ bìng yuè ]
农历三月的别称。
摒除[ bìng chú ]
排除;除去:~杂念。
摒挡[ bìng dàng ]
料理;收拾:~公务。~行李。~一切。
摒絶[ bìng jué ]
全部排除。
摒弃[ bìng qì ]
舍弃:~杂务,专心学习。
拨杯[ bō bēi ]
弃杯不饮。
拨拨[ bō bō ]
鱼游动或跳动貌。唐 白居易《泛渭赋》:“鱼乐兮泉底,鬐拨拨兮尾潎潎。”宋 欧阳修《盆池》诗:“游鱼拨拨不盈寸,泥潜日炙愁暴鳃。”宋 王安石《安丰张令修芍陂》诗:“魴鱼拨拨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
拨不断[ bō bù duàn ]
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北散套双调常用的正曲。
拨草寻蛇[ bō cǎo xún shé ]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拨草瞻风[ bō cǎo zhān fēng ]
比喻善于观察事物。
拨车[ bō chē ]
纺麻纺纱的工具。
拨触[ bō chù ]
触动;感触。
拨船[ bō chuán ]
1.驳船。2.雇船摆渡。
拨镫法[ bō dèng fǎ ]
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拨调[ bō diào ]
分拨,调遣。
拨兑[ bō duì ]
调拨、掉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