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拨发[ bō fā ]
分出一部分发给:所需经费由上级统一~。
拨烦[ bō fán ]
谓处理繁忙的政务。
拨繁[ bō fán ]
犹拨烦。《南史·臧盾传》:“大同 二年,为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 为人敏赡,有风力,长於拨繁,职事甚理。”参见“拨烦”。
拨房[ bō fáng ]
科举时代乡试,试卷分房审阅,由房官推荐给主考决定取舍。因每房中额各有定数,而每房试卷好坏不一,往往形成各房中卷多寡不均。将中卷超额房内的试卷,拨入中卷少的房内,通过该房推荐录取,谓拨房。
拨付[ bō fù ]
调拨并发给(款项):~经费。
拨工[ bō gōng ]
1.解放初中国农村的一种劳动互助形式。2.分派工作。
拨弓[ bō gōng ]
不正之弓。
拨谷[ bō gǔ ]
鸟名。即布谷。
拨汗[ bō hàn ]
骏马名。
拨换[ bō huàn ]
调换。
拨火[ bō huǒ ]
拨动燃烧材料,使火更旺。
拨火棒[ bō huǒ bàng ]
拨弄炉火的短棒。喻挑拨者。
拨降[ bō jiàng ]
拨下;发下。
拨脚[ bō jiǎo ]
技击动作之一。以己脚挑人脚使之仆倒。
拨解[ bō jiě ]
拨付解送。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严小批》:“钱粮非係地丁,多用本州县小批,如府司杂税、额外拨解等项是也。”《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自 雍正 五年为始,照司库例,每年春秋二季,造册报部,听候拨解京餉。”
拨捐[ bō juān ]
犹泼弃,倾弃。
拨卷[ bō juàn ]
即拨房。
拨款[ bō kuǎn ]
1.(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拨了一笔款。~10万元。2.政府或上级拨给的款项:军事~。预算的支出部分是国家的~。
拨拉[ bō la ]
1.拨动。2.抚摸。3.琢磨。4.打发;拉扯。5.指手脚拍打着的动作。
拨喇[ bō lǎ ]
见“拨剌”。
拨喇喇[ bō lǎ lǎ ]
象声词。多形容马疾走声。
拨剌[ bō là ]
1.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2.张弓貌。3.亦作“拨喇”。象声词。4.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拨蜡[ bō là ]
铸作金属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蜡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称。
拨浪鼓[ bō lang gǔ ]
玩具,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做声。也作波浪鼓。
拨楞[ bō léng ]
〈方〉摆动;摇动;拨。
拨理[ bō lǐ ]
犹整理。
拨历[ bō lì ]
明 制,把国子监监生分拨各政府部门充历事生进行实习。
拨捩[ bō liè ]
调拨琴弦。捩,转弦的轴。
拨炉[ bō lú ]
拨弄炉灰。
拨乱[ bō luàn ]
1.平定祸乱。2.治理乱政。3.挑拨。
拨乱反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 ]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拨乱反治[ bō luàn fǎn zhì ]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拨乱为治[ bō luàn wéi zhì ]
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拨落[ bō luò ]
来回摆动。
拨忙[ bō máng ]
犹拨冗。
拨闷[ bō mèn ]
解闷。
拨灭[ bō miè ]
剪除扑灭。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虞诩》:“如才力可用,一体立功叙迁。不然,数年后,或有如 卢循、孙恩、黄巢、王仙芝 者,益至滋蔓,难拨灭矣。”
拨墨[ bō mò ]
犹泼墨。亦泛指纵情作画。
拨弄[ bō nòng ]
1.用手脚或棍棒等来回地拨动:~琴弦。他用小棍儿~火盆里的炭。2.摆布:他想~人,办不到!3.挑拨:~是非。
拨醅[ bō pēi ]
1.未滤过的重酿酒。亦泛指酒。2.舀取未滤过的酒。
拨平[ bō píng ]
平定。
拨铺[ bō pù ]
宋 代转递急要文书的驿站。《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乙卯,詔 荆、浙、江、湖 通接边报州军,并置拨铺,每二十里为一铺。”
拨畦[ bō qí ]
整治田畦。
拨气[ bō qì ]
喘气。
拨弃[ bō qì ]
摒弃;摒除。
拨遣[ bō qiǎn ]
打发,排遣。
拨去[ bō qù ]
废弃。
拨冗[ bō rǒng ]
客气话。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冗(rǒng):繁忙的事。
拨阮[ bō ruǎn ]
弹奏乐器。阮,阮咸,乐器名。形似琵琶而圆。相传为 晋 阮咸 所造,故称。
拨沙[ bō shā ]
1.顶开泥沙。2.旧时堪舆家谓卜断墓穴吉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