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到临[ dào lín ]
到来;来临。
到哪座山里唱哪个歌[ dào nǎ zuò shān lǐ chàng něi gè gē ]
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盆钱[ dào pén qián ]
掷骰博戏,必用骰盆。局终,负者输钱曰“到盆钱”。到,通“倒”。
到期[ dào qī ]
到了规定的期限:~归还。
到任[ dào rèn ]
指官员等到职。
到任规[ dào rèn guī ]
指旧时官员到任,属下送的财礼。
到三不着两[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谓说话做事不仔细、不踏实。
到什山上唱什歌[ dào shí shān shàng chàng shí gē ]
比喻说话做事要符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到时[ dào shí ]
1.到达之时。2.到那时候。3.到了预定时间。如:到时不候。
到手[ dào shǒu ]
拿到手;获得:眼看就要~的粮食,决不能让洪水冲走。
到岁数[ dào suì shù ]
谓年老。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再说,也到岁数了。”
到头[ dào tóu ]
到了尽头;直到最后:一年~。这回总算熬到了头。
到头来[ dào tóu lái ]
到末了儿;结果(多用于坏的方面):倒行逆施,~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到位[ dào wèi ]
1.到达适当的位置或预定的地点:传球~。资金~。发电机组已安装~。2.指达到合适或令人满意的程度:表演很~。
到悬[ dào xuán ]
倒悬,倒挂。
到眼[ dào yǎn ]
见到,看见。
到月[ dào yuè ]
1.直达天上。喻高。2.谓怀孕足月。
到职[ dào zhí ]
接受任命或委派,来到工作岗位:他一~就去最贫困的乡村进行调查研究。
到坐[ dào zuò ]
明 功臣 黔国公 沐昌祚 府内私置的内使名。
悼悲[ dào bēi ]
哀悼。
悼怅[ dào chàng ]
伤感。
悼龀[ dào chèn ]
童年。唐 杜昱《大智禅师义福塔记》:“爰在悼齔,游不狎羣。”
悼楚[ dào chǔ ]
哀伤痛苦。
悼怵[ dào chù ]
感伤。
悼怆[ dào chuàng ]
悲伤。
悼词[ dào cí ]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也作悼辞。
悼恩[ dào ēn ]
怀念旧恩。
悼恨[ dào hèn ]
哀伤遗憾。《汉书·刘向传》:“望之 自杀。天子甚悼恨之。”《南史·刘三达传》:“年十八卒。之遴 深怀悼恨,乃题墓曰‘梁 妙士’以旌之。”《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 唐 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比至 饶州,妻卒已半年矣。李 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终;悼恨既深,思为冥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老相公》:“忽巨浪覆舟,妻女皆没。张 迴棹,悼恨欲死。”
悼悔[ dào huǐ ]
感伤悔恨。《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八年》:“先帝临朝悼悔,谓朝廷不得不任其咎。”
悼惧[ dào jù ]
恐惧。
悼栗[ dào lì ]
亦作“悼栗”。惊恐战栗。《庄子·山木》:“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汉书·王莽传上》:“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三国 魏 阮籍《鸠赋》:“终飘摇以流离,伤弱子之悼栗。”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窥巨海之惊澜,莫不战掉悼慄,眩惑而自失。”
悼耄[ dào mào ]
指幼童与老年人。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唐 韩云卿《平蛮颂》:“悼耄鰥寡,各安其宅。”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
悼没[ dào méi ]
哀悼死者。
悼愍[ dào mǐn ]
哀悼。
悼屈[ dào qū ]
为怀才不遇者感伤。
悼丧[ dào sàng ]
悲伤沮丧。
悼伤[ dào shāng ]
1.哀伤。2.犹悼亡。
悼愓[ dào dàng ]
忧伤恐惧。
悼慑[ dào shè ]
害怕。
悼叹[ dào tàn ]
1.见“悼叹”。2.亦作“悼嘆”。哀伤叹息。
悼痛[ dào tòng ]
悲伤痛心。《汉书·贾谊传赞》:“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后四十年,道其事者,尚相与悼痛嗟惜不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悼亡[ dào wáng ]
悼念死去的妻子,也指死了妻子。
悼文[ dào wén ]
悼念死者的文章。
悼息[ dào xī ]
哀伤叹息。
悼惜[ dào xī ]
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悼心[ dào xīn ]
1.谓心中惶恐。2.伤心。痛心。
悼心疾首[ dào xīn jí shǒu ]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悼心失图[ dào xīn shī tú ]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悼稚[ dào zhì ]
年幼者。宋 沉辽《南岩导师赞》:“始自 七闽,上达京闕,公卿士夫,悼稚耆耄,咸来致礼。”
悼灼[ dào zhuó ]
痛心焦急。《后汉书·楚王英传》:“国家始闻 楚 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怀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