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荡汩[ dàng gǔ ]
迅疾流动。
荡骇[ dàng hài ]
震惊。
荡寒[ dàng hán ]
犹挡寒。抵御寒气。
荡户[ dàng hù ]
恃湖塘水产为生的人家。
荡隳[ dàng huī ]
毁坏。
荡魂摄魄[ dàng hún shè pò ]
震撼心神。
荡惑[ dàng huò ]
迷惑。
荡击[ dàng jī ]
激荡冲击。
荡激[ dàng jī ]
激荡。翻腾冲击。
荡检[ dàng jiǎn ]
谓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荡检逾闲[ dàng jiǎn yú xián ]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荡酒[ dàng jiǔ ]
烫酒,温酒。
荡蠲[ dàng juān ]
消除。
荡决[ dàng jué ]
冲杀突击。
荡潏[ dàng yù ]
1.水动荡涌出貌。2.涌腾起伏。
荡口[ dàng kǒu ]
徒劳口舌。意谓空言。
荡寇志[ dàng kòu zhì ]
一名《结水浒传》。长篇小说。清代俞万春作。七十回,附结子一回。继《水浒传》之后,叙述陈希真、陈丽卿等及官军荡平梁山,并将梁山泊好汉一一诛灭的故事。表现了作者极端仇视梁山义军的思想倾向。
荡流[ dàng liú ]
飘流。
荡漭[ dàng mǎng ]
广阔无边貌。
荡灭[ dàng miè ]
1.扫除;消灭。2.毁灭;消灭。
荡摩[ dàng mó ]
亦作“盪磨”。谓相切摩而变化。
荡磨[ dàng mó ]
见“盪摩”。
荡目[ dàng mù ]
犹眩目。眼花缭乱。
荡平[ dàng píng ]
扫荡平定:~天下。
荡凭[ dàng píng ]
太平天囯 颁发的荡地土地证。
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见〖回肠荡气〗。
荡秋千[ dàng qiū qiān ]
1.eb。2.e”。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在地上树一高门架,架顶悬两根绳索,绳端用木板相连接,即成秋千。活动时,人站板上,两手握绳,两脚用力蹬板,使之摆动,越摆越高。或坐板上,由人推之。有单人荡、双人荡。秋千比赛,大多赛摆荡的高度,高者为胜。
荡然[ dàng rán ]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无存。资财~。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荡攘[ dàng rǎng ]
清除。
荡散[ dàng sàn ]
消失;毁败。唐 冯贽《云仙杂记·蜀中厚朴》:“蜀中 厚朴,若酒后采之,紫色荡散,用輒无力。”《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东京 汴州 开封府 界有个员外,年踰六旬,鬚髮皤然,只因不伏老,兀自贪色,荡散了一个家计。”清 王夫之《九昭》:“日长逝而不留兮,固荡散其匪今。”
荡失[ dàng shī ]
荡然无存。
荡思[ dàng sī ]
1.涤除愁思。2.邪念。
荡骀[ dàng dài ]
1.骀荡。悠然自得。2.骀荡。安详娴雅貌。
荡汰[ dàng tài ]
1.冲刷。2.喻蒙受(恩泽)。3.涤除。
荡突[ dàng tū ]
冲撞。
荡兀[ dàng wù ]
颠簸,震荡。
荡析[ dàng xī ]
1.动荡离散。《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五:“晋 氏不纲,关河荡析。”《新唐书·朱敬则传》:“时赋歛繁重,民多荡析。”李大钊《大哀篇》:“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2.引申为消灭;毁灭。唐 杜甫《北征》诗:“姦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荡心[ dàng xīn ]
1.惑乱心志。2.放浪恣纵之心。3.惊心。
蔽隐[ bì yǐn ]
1.掩盖。2.隐藏;遮掩。
蔽壅[ bì yōng ]
1.蒙蔽。2.阻塞障隔。
蔽圉[ bì yǔ ]
防御。
蔽狱[ bì yù ]
犹冤狱。
蔽占[ bì zhàn ]
谓隐情谎报户籍。《宋史·太祖纪一》:“﹝ 建隆 三年五月﹞甲申,詔均户役,敢蔽占者有罪。”
蔽鄣[ bì zhāng ]
见“蔽障”。
蔽障[ bì zhàng ]
1.遮蔽;阻挡:浓雾~了视线。防护林~住风沙。2.起遮蔽或阻挡作用的东西:越过~。清除~。
蔽罪[ bì zuì ]
判罪。《左传·昭公十四年》:“晋 邢侯 与 雍子 争 鄐 田……罪在 雍子,雍子 纳其女於 叔鱼,叔鱼 蔽罪 邢侯。”汉 蔡邕《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命公作廷尉,惟刑之恤,旁施四方,惟明折狱,蔽罪於宪之中。”清 恽敬《与秦筠谷书》:“刘于宋 之案,官吏役皆欲蔽罪此人,其罪惟 敬 一人知之,而不能白之,真可耻。”
獘梗[ bì gěng ]
以币帛祭祷。獘,通“币”。
獘俗[ bì sú ]
陋俗,坏风俗。獘,通“弊”。
髲髢[ bì dí ]
亦作“髲鬄”。亦作“髲鬀”。假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