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赋归田[ fù guī tián ]
见“赋归去”。
赋归欤[ fù guī yú ]
见“赋归”。
赋籍[ fù jí ]
分配徭役。
赋金[ fù jīn ]
交纳税金。
赋客[ fù kè ]
辞赋家。
赋课[ fù kè ]
赋税。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宋均令虎渡江》:“ 九江 多虎,百姓苦之。前将募民捕取,武吏以除赋课,郡境界皆设陷穽。” 李锺珏 《李平书七十自述》:“先生杜絶苞苴,铲除积弊,吏胥奉法,豪强讋栗,赋课无匿,疆理咸厘。”
赋里[ fù lǐ ]
谓征收商业税。
赋敛[ fù liǎn ]
1.田赋;税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2.征收赋税。《史记·滑稽列传》:“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宋 王安石《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清 邹容《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赋禄[ fù lù ]
1.赋税与禄赏。《管子·大匡》:“乃轻税,弛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2.给予俸禄。《管子·山至数》:“君以币赋禄,什在上。”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然而前世置员盖甚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足,盖亦有説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州县胥吏,未尝赋禄,皆蚕食百姓而已。”
赋论[ fù lùn ]
辞赋和议论文。
赋秘[ fù mì ]
谓布散其秘藏之物。赋,通“敷”。
赋缗[ fù mín ]
赋税钱。
赋铭[ fù míng ]
辞赋和铭文。
赋命[ fù mìng ]
1.给以生命。2.指命运。
赋纳[ fù nà ]
1.谓普遍采纳。赋,通“敷”。《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杨伯峻 注:“赋为敷之借字,徧也。”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且臣闻之,古者以言赋纳,岂虚美哉?盖用之也。”2.指缴纳的田赋。《清史稿·食货志一》:“北路 镇 迪 各属,垦熟地不过十二三,赋纳既亏,閭里窳敝。”
赋钱[ fù qián ]
税钱。
赋情[ fù qíng ]
天性。
赋赏[ fù shǎng ]
征收与赏赐。
赋生[ fù shēng ]
1.赋予生命。谓使牲畜交配繁殖。2.赋予的生命。
赋声[ fù shēng ]
善于辞赋的名声。
赋诗[ fù shī ]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唐 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赋食[ fù shí ]
谓布散饮食。赋,通“敷”。
赋事[ fù shì ]
分配劳作之事。
赋颂[ fù sòng ]
1.赋和颂。两种文体。2.吟赋作颂。
赋粟[ fù sù ]
1.征收田赋。2.指田赋。
赋算[ fù suàn ]
按人丁计算的赋税。《汉书·贡禹传》:“禹 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 武帝 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王利器 集解:“卢文弨 曰:‘《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如淳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赋遂初[ fù suì chū ]
晋 代 孙绰 作《遂初赋》,反映作者乐于隐居生活,后因以“赋《遂初》”借指辞官隐居。
赋索[ fù suǒ ]
敛取;征收。
赋物[ fù wù ]
描写物态。
赋闲[ fù xián ]
晋朝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称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为“赋闲”。
赋宪[ fù xiàn ]
颁布法令。赋,通“敷”。
赋形[ fù xíng ]
1.谓赋予人或物以某种形体。2.谓模拟形体。
赋形剂[ fù xíng jì ]
1.一种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用混合物(如糖浆、猪油或液态凡士林),其中加入一种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通过它使其他成分胶合在一起。2.构成药物或抗原的辅料的无活性物质(如阿拉伯胶、糖浆、羊毛脂或淀粉);尤指在药物混合物中有足够量液体情况下,为使混合物有粘性,以便制备丸剂或片剂而加入的物质。
赋性[ fù xìng ]
天性;生来就具有 的个性。
赋恤[ fù xù ]
布施赈济。赋,通“敷”。
赋徭[ fù yáo ]
1.赋税与徭役。2.指分配徭役。
赋役[ fù yì ]
赋税和徭役。
赋银[ fù yín ]
征收税银。
赋咏[ fù yǒng ]
1.见“赋咏”。2.亦作“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赋有[ fù yǒu ]
具有(某种性格、气质等):劳动人民~忠厚质朴的性格。
赋予[ fù yǔ ]
交给;给予: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历史~我们的光荣任务。
赋舆[ fù yú ]
1.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左传·成公二年》:“羣臣帅赋舆,以为 鲁 卫 请。”杜预 注:“赋舆,犹兵车。”2.用以泛指军事。唐 权德舆《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诗:“安康 地里接 商於,帝命专城总赋舆。”3.赋税。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二之年,陈耒耜,均赋舆。”宋 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搉酒书》:“某以为赋舆之重,出 蘓臺 五邑之右。”
赋韵[ fù yùn ]
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
赋丈[ fù zhàng ]
古代天子筑城时,分派给诸侯应完成的工程尺丈数。《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属役赋丈,书以授帅,而效诸 刘子。”杜预 注:“付所当城尺丈。”杨伯峻 注:“随国之大小,分嘱出役若干,完成工程若干丈。”
赋政[ fù zhèng ]
1.颁布政令。赋,通“敷”。2.分配或处理政务。
赋值语句[ fù zhí yǔ jù ]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赋职[ fù zhí ]
授予职事。
赋质[ fù zhì ]
天赋资质。
赋租[ fù zū ]
赋税,租税。
缚格[ fù gé ]
捆绑拷打。